Loading AI tools
涵蓋不同類型的內容交付服務的總稱:視頻流,軟件下載,網頁和移動內容加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容傳遞網路(英語: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或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縮寫:CDN)是指一種透過互聯網互相連接的電腦網絡系統,利用最靠近每位用戶的伺服器,更快、更可靠地將音樂、圖片、影片、應用程式及其他檔案傳送給用戶,來提供高效能、可延伸性及低成本的網絡內容傳遞給用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1月25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9月25日) |
內容傳遞網路的總承載量可以比單一骨幹最大的頻寬還要大。這使得內容傳遞網路可以承載的用戶數量比起傳統單一伺服器多。也就是說,若把有100Gbps處理能力的伺服器放在只有10Gbps頻寬的數據中心,則亦只能發揮出10Gbps的承載量。但如果放到十個有10Gbps的地點,整個系統的承載量就可以到10*10Gbps。
同時,將伺服器放到不同地點,可以減少互連的流量,進而降低頻寬成本。
對於TCP傳輸而言,TCP的速度(throughput)會受到延遲時間(latency)與封包漏失率(packet loss)影響。為了改善這些負面因素,內容傳遞網路通常會指派較近、較順暢的伺服器節點將資料傳輸給用戶。雖然距離並不是絕對因素,但這麼做可以盡可能提高效能,用戶將會覺得比較順暢。這使得一些比較高頻寬的應用(傳輸高清影片)更容易推動。
內容傳遞網路另外一個好處在於有異地備援。當某個伺服器故障時,系統將會調用其他鄰近地區的伺服器服務,進而提供接近100%的可靠度。
除此之外,內容傳遞網路提供給服務提供者更多的控制權。提供服務的人可以針對客戶、地區,或是其他因子調整。
內容傳遞網路節點會在多個地點,多個不同的網絡上擺放。這些節點之間會動態的互相傳輸內容,對用戶的下載行為最佳化,並藉此減少內容供應者所需要的頻寬成本,改善用戶的下載速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內容傳遞網路所需要的節點數量隨着需求而不同,依照所需要服務的對象大小,有可能有數萬台伺服器。
伺服器的運作方式一般是基於nginx的模式,通過HTTP頭的Host欄位等方式區分服務域名來提供HTTP服務。不過,隨着2017年世界各地CDN服務商紛紛推出HTTPS加速功能,運作方式也變得略有不同,變成了nginx+SNI模式,同一個CDN節點上可以藉此機制繫結多個域名而為不同域名提供HTTPS服務。同時,BGP的anycast技術也逐漸引入了CDN領域中。
因部署或租用機房帶來的多方面高昂成本和管理壓力,學界和業界也研究了將P2P技術融入CDN部署和管理的技術,以降低運營成本和通訊時延[1][2][3][4][5]。中國大陸的迅雷、優酷、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在2010年代多次嘗試用戶端執行的P2P眾包類CDN服務、專用裝置,模式為用戶自願以PC或專用裝置利用閒置上行頻寬充當CDN快取節點,提供服務並賺取積分,而積分可兌換現金紅包、特定商品或服務[6][7][8][9][10]。
由於P2P CDN(或簡稱PCDN)的泛濫,包括大量佔用家用寬頻在局端的上行頻寬而增加運營壓力,蠶食電訊供應商的傳統CDN業務收益份額等,在2023年至2024年左右開始,中國大陸中同時作為互聯網服務供應商角色的電訊供應商開始通過技術或合同規定來整頓此類行為;通過與用戶提供服務的合同和相關法規中禁止無許可的互聯網內容分發行為的條款,技術上檢測接入用戶的流量上下載比例,上行量超過一定閾值則限速甚至中斷用戶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如果用戶發現投訴的話,則要求用戶保證沒使用或者移除PCDN相應接入裝置來換取恢復正常使用接入服務;從而阻止接入用戶過度利用家用寬頻侵害電訊供應商的利益。[11][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