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法語:Accord de Paris,英語:Paris Agreement,或譯巴黎協議)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聖座)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3]協議第二條指將通過以下內容「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4]

  1. 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
  2. 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3. 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Quick Facts 根據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起草完成日 ...
巴黎協定
根據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締約國
  簽署國
  締約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
起草完成日2015年11月30日-12月12日
簽署日2016年4月22日
簽署地點聯合國總部大樓
蓋章日2015年12月12日
生效日2016年11月4日[1]
生效條件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批准/加入,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不少於全球總量的55%
簽署者195[2]
締約方197
保存處聯合國秘書處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維基文庫巴黎協定
Close

巴黎協定確定了明確目標,並針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投資,同時將世界多數開發中的國家和地區納入,但這項協定對他們並無設定強制約束力,依照目前的框架下由各國自主推動,對於不遵守的情況只能透過每5年檢視減排成績,透過再談判的方式施壓,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充滿未知數[5]

過程

Thumb
美國簽署時的畫面
Thumb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的演講

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71國在聯合國總部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創下單日最多國家簽署協議的紀錄。[6]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特使出席簽署儀式,並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發表講話前,邀請一位來自坦桑尼亞的青年代表發言。這一程序的改變體現了氣候變化對人類未來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意義,並強調年輕一代在未來所肩負的責任。

2016年9月3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浙江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北京時間下午5時30分許,習近平和奧巴馬先後向潘基文交存中國和美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7]

自然界的一項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沒有一個主要的工業化國家正在實施他們所設想的政策,並且沒有達到其承諾的減排目標,即使它們已經實現了所有成員承諾的總和(截至2016年)不會使全球溫度上升「遠低於2°C」。據環境規劃署稱,2016年11月的減排目標將導致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3°C,遠高於巴黎氣候協議的2°C。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2017年6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宣佈美國將會退出巴黎協定,不過巴黎協定規定締約方在生效日期(即2016年11月4日)起的三年內不得退出[8],辦理退出手續也需要花費一年時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強調中國政府會堅定履行協議的相關承諾,致力保護氣候。[9]

2019年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佈國務卿麥克·蓬佩奧聲明[10]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11],並通知聯合國啟動程序[12];根據規定,退出過程需一年時間。[13]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2020年12月,環保與能源機構透露中國一帶一路計劃從津巴布韋到印度尼西亞建造的數十家燃煤電廠的排放量將超過主要已開發國家,威脅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數個環保和能源機構發表聯合聲明,指中國國有企業中資銀行仍繼續為煤炭項目提供融資。波士頓大學關於中國全球能源融資的數據庫顯示,在2000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兩大國營銀行在海外能源項目上投資的2510億美元中,有23.1%用於煤炭項目。根據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議,中國將自己定位為氣候變化的領導者。9月,主席習近平主保證該國到2060年將實現碳中和。但是中國國有企業正在海外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煤炭發電,排除在中國國內碳中和計算之外。環保主義者表示,這使得巴黎協議將全球暖化幅度保持在2攝氏度以下的目標處於危險之中[14]

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祖·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協定》[15]。2021年2月19日,美國正式重返《巴黎協定》[16]

成效

《巴黎協定》生效後,地球暖化持續加速,2018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因土地利用變更而產生)達到5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當中化石燃料使用和工業活動造成的排放達到37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17年增長2%。[17]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因土地利用變更而產生)達到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18]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2022年10月發佈的新報告顯示,雖然各國正在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這些努力仍不足以將全球溫度在本世紀末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根據現有承諾,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0年增長10.6%。與去年預測的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0年增長13.7%相比,這一數據有所改善。[1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