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耿马地震是1988年11月6日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澜沧县耿马县的严重地震,两次主震相隔13分钟,震级分别为7.6级及7.2级。[1][2][3] 此次地震共造成748人死亡,7700人受伤,倒塌损坏房屋22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为20亿5千万元人民币[1][3][4]

简介

1988年11月6日21点3分,中国云南省澜沧县发生7.6级(Ms)地震;21点15分,耿马县沧源县交界处发生7.2级(Ms)地震。[1][2][5] 两次地震震度均为Ⅸ度,是该地区有地震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1][3] 澜沧-耿马地震为双主震余震型,主震前仅有1次2.6级前震,最大余震为6.7级。[1][3] Ⅵ度或Ⅵ度以上受灾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1]

地震波及范围包括澜沧县在内的5个地州20余个县市,云南全省各地普遍有感,昆明震感明显。[1][2]

此次地震共造成748人死亡,重伤3700人,轻伤4000余人。[1][3][4] 受灾人口200多万人,其中特重灾民八万余户(共408100人)。[1][3] 地震造成倒塌损坏房屋224万间,37条公路路基坍塌,89座桥梁、470个涵洞被破坏,200座中小水库、115个水电站被损坏。[1][3] 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0亿5千万元人民币。[1][3]

后续

震后受灾区进行了重建,当地政府建立多座抗震纪念碑。

  • 澜沧“11·6”地震纪念碑:位于澜沧县东朗路与温泉路交叉处,1992年11月建,主碑高11.6米,形状不规则, 正面镶嵌碑名,前方有一男性人物雕像,挺身站立于废墟之上,右手托举石块,左手怀抱幼儿;背面为澜沧县地图。主碑背后为半环形浮雕带[6][7]
  • 临沧地区“11·6”地震纪念碑:1989年11月6日建,位于临沧市区南屏西路和南路交汇处,碑身镶嵌“抗震纪念碑”五个大字,雕刻纪念碑文[8]。2012年7月列入临翔区文物保护单位[9]
  • 沧源县“11·6”抗震纪念碑:位于沧源县广场路中部,1992年6月由中共临沧地委、临沧地区行署修建,碑通高约7.2米,外部是一个“人”字形房梁样式的结构,其顶部有佤族崇拜的饰物——牛头;其下树立一碑,高约2米,一面塑时钟,指向21时03分,下方刻“1988116”,另一面为纪念碑文;纪念碑整体贴有红、白两色的瓷砖[7][8]。2012年6月列入沧源县文物保护单位[9]
  • 岩帅11·6抗震纪念碑:位于沧源县岩帅镇,2012年6月列入沧源县文物保护单位[9]
  • 耿马县抗震救灾纪念碑:耿马县委、县政府立,1992年4月动工,当年11月竣工,位于县城北面,白马广场正上方,由碑身和碑座组成,通高20.65米;碑座高9米,为傣家竹楼造型的两层建筑;碑身高13米,由两根方形钢筋混凝土柱子组成,中段镶嵌有一块灰色花岗岩碑额,上刻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的“耿马县抗震救灾纪念碑”字样;碑身的两根柱子表示“11”,与碑座组合成“六”字形,象征地震日期。[8][10]2020年11月列入耿马县文物保护单位[9]
  • 耿马县人民医院抗震救灾纪念碑(军民抗震纪念碑):1998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九十三团、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立[11]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