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英语: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EdUHK),简称教大,是香港唯一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大学,亦是八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法定公立大学之一。

Quick Facts 香港教育大学, 创办时间 ...
香港教育大学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教育大学校徽
创办时间1853年:香港首个师资培训课程[1]
1939年:罗富国师范学院成为首间师范院校
1994年4月25日:整并五间师范学院成为教育学院
 英属香港
2016年5月27日: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
学校类型教资会直辖法定公立研究型教育大学[2]
校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现任:李家超
校董会主席黄友嘉博士GBSJP
校长李子建教授JP
副校长空缺 首席副校长
郑美红教授 副校长(学术)
陈智轩教授 副校长(研究与发展)
方永豪博士 副校长(行政)及校董会秘书
周文港博士 协理副校长(大学拓展)
卢成皆教授 协理副校长(国际化)
杨少诗博士 协理副校长(学术质素保证)
翁建霖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
行政人员729(2015)[3]
教师人数460(2015/16)[3]
学生人数8,827(2023/24)[4]
本科生人数5,815(2023/24)[4]
研究生人数786(2023/24)[4]
校址 香港
新界大埔露屏路十号
(大埔校园)
新界将军澳敬贤里一号
(将军澳教学中心)
香港岛北角长康街十九号
(北角教学中心)

22.468942°N 114.194302°E / 22.468942; 114.194302
校区郊区
总面积12.5公顷(大埔校园)
代表色   绿
隶属UNESCO-UNEVOC Network;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网站www.eduhk.hk
位置
地图
Close
Quick Facts 繁体字, 简化字 ...
香港教育大学
繁体字 香港教育大學
简化字 香港教育大学
Close
香港教育学院校徽
(由成立时1994年使用至2016年5月26日)
香港教育大学 蒙民伟图书馆及中央广场

教大前身为香港教育学院,其于1994年合并五间师训学院而成[5][6]。2015年9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教院采取的内部学术流程,其质素与其他教资会辖下大学并无二致,而在院校层面,如管理、研究、毕业生水平等方面亦与其他教资会管理的大学比肩,反映其已合乎教资会直辖大学水平[7],因此教资会向行政会议建议让香港教育学院正名大学。2016年1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学名衔。2016年5月,立法会三读通过《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草案》[8],于同月刊宪生效,“香港教育学院”正式改名为“香港教育大学”,成为香港第十间大学及第八间由教资会督导的大学。

历史

香港教育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自1853年圣保罗书院开办的首个正规在职教师培训课程,故此教大是为香港历史起源最早的专上院校[1]

1939年起,随着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师资教育的关注及需求不断增加,罗富国师范学院(罗师)、葛量洪师范学院(葛师)、柏立基师范学院(柏师)、香港工商师范学院(工商院)和语文教育学院(语教院)等相继成立,开办正规的师资培训课程,为香港教育提供具备资历的教师。但基于行政架构所限,纵然各学院间有所合作,仍未能善用师范教育资源,而教职员亦难以在学术界上有所建树。

1992年6月,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建议当时五间师训学院合并,成为一所独立自主的“香港教育学院”[9][10][11],以解决上述问题。

1993年,政府批出原先为岭南大学预留选址之一的大埔露辉路山地,以供教院建立永久校舍(岭南大学则选于屯门虎地原预留给香港科技大学的选址建立永久校舍)。

1993年2月14日,香港教育学院临时校董会成立,并与教育统筹司于交易广场二座38楼合署办公,筹建教院事宜正式进入直路。

1994年3月,依照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的建议,政府颁布《香港教育学院条例》,条例于同年4月25日生效,四所师训机构和语文教育学院将合并成为香港教育学院(简称:教院;英语: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缩写 HKIEd),香港教育学院正式成立[12],进一步提升师资教育和有关的专业培训课程的质素;总办事处设于香港岛铜锣湾新宁大厦9-11楼,另设10间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凭课程及在职教师培训课程。

1994年9月1日,五所教育学院从教育署延续教育部移交教院,正式宣告合并,教育署由此不再兼营任何专上院校。此时的教院虽然尚未具备自行颁授学位的资格,但开始与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等其他专上院校合办师范衔接学位课程。

1995年9月1日起,前身五所教育学院(分校)院长保留的权力一并收归学院中央,结束暂行类似书院联邦制的一年过渡期;而原先受聘于教育署的约三分之二、通过教院转职面试的教职员,亦于同日改由教院聘用。

1996年,教院获纳入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院校。

1997年10月,香港教育学院以三星期时间,迁进位于新界大埔的新校园至今。

1998年,教院开设首项学士学位课程。

2001年,白石角运动中心启用。

2004年,教院取得自行评审其学位及以上程度师资训练课程资格[13]

2007年,教院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正名大学之申请及相关发展蓝图[14]

2009年6月,特区政府宣布于2009-2012三年期,向教院增拨120个学士学位学额和30个研究课程学额,和每年额外拨款港币2,200万元[15]

2010年1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接纳教院开办研究生课程的计划,并同意其扩展学术领域,就人文(以语文为主)、社会科学和创意艺术及文化三个学科范畴,增办本科课程[16]。教院于2010年9月开办首两项非教育类课程,分别为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和全球及环境研究荣誉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两项课程均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外部评审小组的支持。

2011年9月起更开办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课程和大中华地区研究荣誉社会科学学士课程。2012年9月则增设心理学荣誉社会科学学士课程。

2016年1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学名衔,“香港教育大学”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为新的中英文名称[8],《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草案》2月19日刊宪,再提交立法会及经三读通过后于5月27日刊宪生效。[17][18],成为第8间教资会直辖大学及香港第10间大学[19]

正名大学历程

教资会资助及监管办学质素的四所大学(浸大理大城大岭大)先后在1994年和1999年中取得自我评审资格,获授予大学名衔,并相继由“学院”升格为“大学”[20][21][22][23][24][25],此外都大由原香港政府直辖,经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先后在1996年和1997年中取得自行评审资格,获授大学名衔,由“学院”升格为“大学”[26]。香港教育学院在2004年取得其师资教育课程的自我评审资格[27],并在2007年6月申请正名为大学,政府邀请教资会为此研究并给予意见。[28]2009年2月教资会在其《香港教育学院(发展蓝图)检讨工作小组报告》中,指出香港不宜设立一所单学科的教育大学,意即教院正名大学之申请遭否决。[29][30][31][32]

教资会在该报告中建议教院发展其他学科,认为教院有能力开办非教育学士(non-BEd)课程。2009年6月下旬,时任教育局局长孙明扬宣布政府增拨本科生研究生学额予教院,并准许教院开办非教育学士课程[33][34][29][35]。教院在 2010 学年开始开办非教育学士课程,如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课程和全球及环境研究(荣誉)社会科学学士课程等等[36]

“教院”正名为“教大”过程分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

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对教院的非教育学士课程进行“课程复审”(Revalidation),已于2013年11月完成[37]

“第二部曲”

2014年4月,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派员到教院考察,为其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相关的课程进行“学科范围评审”(Programme Area Accreditation)[38]。评审报告在2014年7月发布,对教院评价正面,随后教院正式向教育局提交正名大学的申请[39][40]

“第三部曲”

2014年10月中,教资会教育局要求成立检讨小组,研究教院升格大学之申请[41]。小组于2015年2月上旬派员到教院进行“院校检讨”(Institutional Review),预料数月内撰写检讨报告,9月送呈教资会,并由教资会向教育局提交相关报告。教育局届时将决定是否向行政会议推荐及通过报告。若获行政会议通过,《香港教育学院条例》修订草案将提交立法会审议[42][43]。若正名大学申请获批,教院便如上述四所受教资会管理的大学一样,获授予大学名衔并正名为“大学”[44]。 校名更改事宜届时会向师生、校友和业界咨询,初步选择为“香港师范大学”或“香港教育大学”。现已完成投票,最快于2016年2月待行政会议通过及完成立法会修例后才使用,将正名“香港教育大学”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45][46]

2015年9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为保证该会直辖大学的水平,教院需要和全部七间教资会管理大学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质素评审,委员会其后认定教院采取的内部学术流程,其质素与其他教资会管理大学并无二致,而在院校层面,如管理、研究、毕业生水平等方面亦与其他教资会大学比肩,反映其已合乎委员会直辖大学水平[47],委员会同意向行政会议建议香港教育学院应正名大学。2016年1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学名衔,教院的中、英文名称将分别改为“香港教育大学”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8]有关改名的《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草案》2月19日刊宪,3月2日提交立法会。新校名修订条例草案在2016年5月19日经立法会三读通过并于5月27日刊宪生效。[17][18]

注:由于教院属教资会直辖院校,除了要通过学术评审局评审小组评核外,也要像另外七间管理大学通过教资会所成立的评审小组评核,达到由教资会管理的大学互相对照而成的标准,属于品质最好的八间院校才可正名。事实上,教育学院申请正名大学,教资会会以七间现有该会管理的大学合成的评核标准,判断教院是否达到其直辖大学应有水平,当中准则便包括“充足的”研究能力。在教资会的督导下,教院需向教资会证明其采取的内部学术流程,及在院校层面,如管理、研究、毕业生水平等方面和其他教资会管理的大学一致,才可获教资会通过向行政会议建议,向其授予大学名衔[47],而不像不受教资会管理的院校,如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恒生大学,只需通过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小组评估再提交立法会三读通过便可升格大学[26][48]

组织机构

校董会

根据香港行政长官校监必然制,香港教育大学的校监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香港教育大学条例》[49],校董会为学院的管治核心。

校董会学生成员席位通常由学生代表,即香港教育大学学生会会长出任。然而,因学生会在2022年1月20日被校方拒绝承认,所以在2022年5月26日开始,将改由校方直接委任学生成员。

历任校长

1994年4月25日至2016年5月26日为香港教育学院。

More information 任, 肖像 ...
肖像 校长 上任 卸任 备注
1 Thumb 梁志强
博士
1994年
6月
1997年
5月
2 Thumb 许美德
教授
1997年
9月
2002年
3月
3 Thumb 莫礼时
教授
2002年
4月
2007年
7月
不获续约
- 李荣安
教授
2007年
7月
2007年
12月
署任
4 Thumb 张炳良
教授
2008年
1月
2012年
6月
转任运房局局长而请辞[50]
- 郑燕祥
教授
2012年
7月
2013年
8月
署任
5 Thumb 张仁良
教授
2013年
9月1日
2023年
8月31日
[51]
6 Thumb 李子建
教授
2023年
9月1日
现任
Close

学院与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设有3个学院(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人文学院),辖下共16个学系(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健康与体育学系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科学与环境学系社会科学系课程与教学学系幼儿教育学系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心理学系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中国语言学系英语教育学系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文学及文化学系),提供不同范畴的本科课程,包括教育学士、文学士及社会科学学士,同时也为在职教师提供兼读制进修课程;而研究生院则负责统筹各研究式或修课式的博士硕士课程,如哲学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读教育学士教育文凭的学生需通过两次教学实习,而所有教学实习则由“院校协作与学校体验事务处”负责统筹。此外,学院并设多个校级研究与发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合作项目,并积极参与社会。

More information 学术学院, 专业学院、学系 ...
学术学院 专业学院、学系 网页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 课程与教学学系(C&I)、幼儿教育学系(ECE)、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EPL)、国际教育学系(IE)、心理学系(PS)、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SEC)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学系(CHL)、英语教育学系(ELE)、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LML)、文学及文化学系 (LCS)、语文教育中心(CLE)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 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APS)、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CCA)、健康与体育学系(HPE)、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MIT)、科学与环境学系(SES)、社会科学系(SSC) [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研究生院 所有学系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lose

设施

大埔校园

Thumb
香港教育大学大埔校园入口
Thumb
教学大楼南翼(背景为罗富国堂宿舍)
Thumb
位于白石角香港教育大学运动中心

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露屏路10号,占地12.5公顷,由著名建筑公司巴马丹拿(P&T Group)设计,瑞安建业(A至D座)、日本青木建设(E座文康中心及聚学楼)及均利建筑(宿舍)承建,于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并于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揭幕正式启用。校园由行政大楼、教学大楼、文康及运动综合大楼、学生宿舍及户外体育设施组成。

2020年1月起,校方进行出入管制措施,不许许公众自由进出,未有明确回应何时重开校园。[52]

曹贵子基金会大楼(A座)

为校园的行政中心,设有接待处、保安中心、多个行政部门、学生活动场地及保健中心等。

中央大楼(C座)

中央大楼内设有蒙民伟图书馆、彦膳坊(饭堂)、东亚银行香港教育大学分行、学生会室、资讯科技中心、演讲厅及学生活动室等设施;位于平台层,饭堂外的中央广场,亦为学生活动的主要进行地点之一。中央大楼和两翼多座教学大楼互相连接,形成教育大学的主体建筑。

教学大楼(B座)及(D座)

教学大楼本身是由多座建筑互相连接而成(近校园出入口的南翼为B1至B4座,于中央大楼另一端的北翼为D1至D4座)。教学大楼内设有演讲厅、课室、实验室、专业制作室、工作室、资源中心及电脑室等教学设施,同时亦设有各学系及研究中心之办公室。

文康运动综合大楼(E座)

供所有学生使用的教学暨活动设施,室外部分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及游泳池,室内则设有张海源运动场、游泳池、壁球室、健身室及体操房等设施。此外亦设有会议中心等其他设施。目前校方正准备扩建此大楼,并由李景勋雷焕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学生及教职员宿舍

教大设有3座传统宿舍,分别为罗富国堂(Northcote Hall,附设职工宿舍)、葛量洪堂(Grantham Hall)及柏立基堂(Robert Black Hall),共提供约1,500个宿位。传统宿舍各楼高11层,除公共空间层外,每层设有多个2人或3人单位,以及茶水间和浴厕等共用设施。公共空间层设有活动室、洗衣房、电脑室、小卖部、音乐室等设施。

除3座传统宿舍外,教大亦设有赛马会学生宿舍(Jockey Club Student Quarters,原先为高级教职员宿舍中低层单位,兴建期间因教资会房屋津贴政策改变而将该等单位改作学生宿舍,剩下三分之一极高层单位仍作教职员宿舍),提供约500个宿位。此宿舍为家庭式设计,舍内设有多个9人及12人单位,各单位内设独立浴厕及厨房。教大亦会为高级教职员及其他驻校员工提供宿舍。

赛马会小学

位于大埔校园内的示范学校,8层校舍依山而建,附有中央庭园及梯阶式花园,由香港著名建筑教育学者刘秀成设计,并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2002年全年建筑大奖”。

幼儿发展中心

位于大埔校园赛马会学生宿舍底层,附属于幼儿教育学院,由“香港汇丰银行慈善基金”捐助785万港元兴建,以自负盈亏及非牟利的形式独立运作。

香港教育博物馆

位于大埔校园教学大楼北翼D1座平台的博物馆,由教大图书馆及教大社会科学系协办,于2009年5月15日成立,主要介绍香港教育历史及发展,展览主题包括教育之地位及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香港师训发展等等。博物馆于每日早上10时至下午5时向公众开放,公众假期休息[53]

运动中心

Thumb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足球场

香港教育大学运动中心位于大埔白石角优景里,毗连大埔39区香港中文大学拓展用地及天赋海湾,占地约5.3公顷,由中国建筑国际承建,设有可容纳1,200名观众的有盖看台、四百米全天候跑道、天然草足球场(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足球场)、可作足球场或曲棍球场之人造草场、5个网球场、缓跑径、健身室、其他康体活动设施及停车场。

2021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为改善白石角和科学园一带公共交通接驳,将会邀请港铁以现时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学运动中心用地为基础,研究兴建东铁线白石角站,而教大运动中心将会重置到大学本部附近的地点[54],达至附近工作或居住的港铁乘客及大学之间的双赢局面。

市区分校

现时共设有两间市区分校,正式名称为“教学中心”,分别位于新界东将军澳港岛北角

香港教育大学市区分校最初设于原葛量洪教育学院校址内、后来先后迁往西九龙大角咀深旺道3号嘉运大厦及浪澄湾,2011年 8月起迁至将军澳敬贤里1号、原坑口中心成杏芳纪念小学的校舍[55],并易名为“将军澳教学中心”。设有课室、电脑室、多媒体室、多用途室、艺术室、音乐室、会议室及演讲室等。亦设有市区分校校务处、图书馆、资讯科技服务处及香港教育学院持续专业教育学院(SCPE)。2023年,再于北角长康街19号北角卫理小学旧址设立“北角教学中心”,设有12个备有多媒体设施的课室、行政会议室、可容纳百多人的演讲厅、学习共享空间,以及1间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作为推广普及人工智能的基地及为现职教师及相关人士提供培训课程。2023年9月27日,北角教学中心正式启用[56][57]

学生组织

学术泛论

排名声誉

Quick Facts 大学排名, 全球排名 ...
大学排名
香港教育大学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58]没有排名(2024)
《QS》世界排名[59]没有排名(2025)
《US NEWS》世界排名[60]708名(2024)
《ARWU》世界排名[61]801–900名(2023)
Close

2021年SCImago期刊排名发布(全球大学及科研机构排名榜单),香港教育大学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417位,香港院校第7位[62]。2018年,教大的教育及师资培训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63]、亚洲区第2名[64];语言学则位列全球首151-200名 [65]。教大发展时间较短的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也分别于2018年在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全球第251-300名[66]和第323名[67]

在地区认受性方面,按2004-2016年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结果,教大在“港人眼中的大专院校排名”中名列第7 [68][69],亦于2016年“本港雇主最愿意聘用的大学毕业生”调查中名列第7[70]

著名校友

以下为毕业于香港教育大学(正名前称香港教育学院),及整并前五间师范学院的知名人物。

“师范学院”时期

“香港教育学院”时期

  • 朱国强,现为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校长,立法会议员(教育界)、现任教联会副主席、教育大学校友会主席、香港教师中心咨管会委员等职务。他亦为香港艺术与生命教育协会创始人。
  • 麦谢巧玲MH,现任民建联南区支部副主席、前香港南区区议会华贵选区议员。她亦为圣文嘉中英文幼稚园 (华贵邨) 校长及香港教育大学幼师校友会主席。
  • 张宝雯,现职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学校副校长,在校内积极推动艺术教育,曾获香港杰出教师会的“第五届杰出教师优胜奖”(2003)、“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 (艺术教育)” (2007)、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杰出艺术老师奖 (2013) 及当选十大杰出青年 (2013);她亦曾担任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长,并于 2014 年颁授荣誉院士。
  • 黎柏勇,退役香港足球运动员,曾入选香港奥运队及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队
  • 杨思琦,2001年香港小姐冠军。
  • 李昊嘉,香港歌手。
  • 邓小巧,香港歌手。
  • 廖仲谦,香港歌手。
  • 马米高,香港演员、YouTube网络作家。
  • 邱文华,前有线新闻、无线新闻、now 新闻台、澳广视主播兼记者。
  • 陈家麒,足球教练,现效力香港超级联赛南华足球队守门员教练。
  • 龙小菌,香港歌手。
  • 陈乐基,香港乐队KillerSoap主音。
  • 列家诚,香港初创企业家,香港总商会委员。
  • 许峰铭,第22、23届教大学生会副会长,社会运动人士。
  • 朱子颖,前浸信会天虹小学校长,现任德萃小学及汉师德萃学校总校长。2019年获香港教育大学颁授荣誉院士。
  • 陈毅勤,现任职于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服务总监,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多个“绿在区区”的项目,包括绿在沙田、绿在观塘等。他曾出任观塘防火委员会、观塘西分区委员会委员,以及曾担任基本法青年大使联盟创会主席及香港杰出青年义工协会创会成员等公职。他于教院修读小学教育荣誉学士,中文主修。在学期间,亦是推动教院正名的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之一,包括担任学生会代表会主席。
  • 黄兆健热血公民成员,大埔运头塘社区主任。
  • 林振昇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
  • 陆瀚民,香港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丽新集团主席办公室首席策略官及香港总商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他于香港教育学院修读教育系荣誉学士学位,主修中文,他在校时(2005年)曾竞选学生会但落败。他也是活跃分子,曾参与教院正名学生运动。
  • 毛家俊(英文名:Patrick Mo ,现任香港大埔区议会主席及大埔滘选区议员,大埔民主联盟成员。他毕业于小学教育荣誉学士,中文主修。

“香港教育大学”时期

  • 李慧诗BBSMH,香港首位女子单车比赛世界冠军、2018年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19年获香港教育大学颁授荣誉院士。
  • 赵君瑜,香港模特儿。
  • 杨惠婷,香港幕前工作者。

争议事件

学术自由争议

两名学生在民主墙张贴冒犯标语

2017年9月7日,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的儿子潘匡仁楼身亡的消息传出后,民主墙同日一度出现冒犯标语。[71]教大校长张仁良形容有关字句“超越人性的底线”,作为校长责无旁贷,对事件感到非常痛心和内疚,并称会翻查闭路电视片段,严肃处理事件。教大校董会主席马时亨表明追究到底,至于是否暗示会开除涉事者学籍,他表示“没有这样说”,称一切按机制去办。学生会长黎晓晴批评校方打压言论自由,学生会已就该标语因带有人身攻击及侮辱性内容,干事已立即将该标语除下。[72]不过事件是否真是学生所为,教大校长张仁良称还要调查。有学者直言,外界不应对教大学生早下判断,对他们公审[73]

此外,学生会质疑校方将闭路电视截图公开予传媒,令两名怀疑涉事者外貌在未审先判下曝光,批评此行为等同出卖学生。教育大学对截图外泄高度关注及深表遗憾,又指有关片段只作保安用途,校方将通知私隐专员公署跟进,呼吁各方停止转发有关图片。[74]惟要留意现时没有证据证明张贴者与教育大学有任何关连[73]

香港教育局于9月7日发出声明谴责在香港教育大学张贴的“恭喜”蔡若莲丧子字句是歹毒及恶意冒犯行为[75]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都严厉谴责香港教育大学民主墙出现讥讽副局长蔡若莲儿子身亡的标语是“极之凉薄和侮辱,超越社会底线”,指出“言论自由并非完全没有限制,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论的借口”[76]

9月8日,多个亲中团体约40人到校园抗议,对事件表达不满,应公开向蔡若连道歉。[77]

9月9日凌晨约两时,民主墙出现以简体字打印冒犯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及其遗孀刘霞言论。教大校方对此表示极度遗憾,并予以强烈谴责。[78]惟也要留意现时同样没有证据证明是次张贴者与教育大学有任何关连,张贴者亦未有依规则在海报上登记学生资料。[79]

同日,教大学生会会长黎晓晴引述校方指,有学校校长称将“永不录用”教大学生或近几届毕业生,传言10名学生因此风波被取消实习机会,认为校方应协助有关学生。[80]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谴责民主墙有张贴冒犯刘晓波及其家人字句,但他指未听过不录用教大学生的言论,相信校长是理性,并且有机制处理。[81]

校方自行调查三个月后证实是教大校内学生所为[82]。但据了解,该2名同学非教育主修学生,相信不会成为老师[83]

教协副会长兼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表示,早前有人在教育大学张贴奚落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丧子的标语,是不可接受,应受到谴责,但他认为不涉及事件的教大学生,不应受到惩罚,希望各方不要激化事件。他亦了解,事件沉淀一段时间后,有校长已经回心转意,愿意录用教大毕业生[84]

随后,2名张贴冒犯标语的学生已被严正处理,但没有公开惩处细节,相信有关纪录会对两名涉事学生将来升学或工作有一定影响[85],相反张贴有相同标语的香港城市大学则没有作出后续处理。

教大两名教授被揭发抄袭论文

2018年1月,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教授江绍祥及助理教授宋燕捷,两名教大学者被揭发利用相似度超过六成的论文重复在学术期刊发表,通过自我抄袭影响工作绩效评估,期刊出版发现教大学者的违规行为后,即时将论文抽起不予发表[86]。拒绝刊登教大论文的期刊出版社《数码时代教学研究新模式》(Emerging Practices in Scholarship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 Digital Era)指出,两人曾于2016年8月在另一出版社《互联网及高等教育》(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发表名为“高等教育的学习与教学·自备工具的可行性及限制:教师角度”的论文,到2017年又于出版社投稿发表名为“高等教育的学习·自备工具的可行性及限制:教师角度”的论文,但两篇论文都是相同角度的文章,不但文章题目一样,内容中也多处一样[87],旧版是4,527字,新版字数减少至3,979字,就连所用的图表也相同,期刊出版社审定后确定有抄袭行为,因此拒绝刊登,出版社同时强调绝不容许抄袭行为[86]。有传媒使用香港中文大学的抄袭检测系统“维诚 (VeriGui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检查两篇论文,确定两者相似度高达百分之63,内文225句有143句相似,而两篇论文均属于香港教育大学的资助研究项目。教大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教授江绍祥,曾经任职优质教育基金评审及监察专责委员会委员,在回应时承认“做漏咗”及收到学术期刊指其涉嫌违反操守,但否认涉及重复发布论文或自我抄袭,又称与教大的论文产量要求无关[86]。由于论文发表量对学者的绩效及大学排名有影响,教大学者的抄袭行为被认为是违反学术诚信,香港教育大学则不评论其高层及学者的抄袭行为[87],与教大同为研究型大学的香港大学在同期亦发生陈德仪副教授抄袭论文的事件,事件被揭发后港大没有追究,只是补上勘误声明了事,教大对比下属于个别的巧合情况,因此处理方法并无不妥[88]

影视作品取景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