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札沼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札沼線(日語:札沼線/さっしょうせん Sasshō sen */?)是連結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的桑園站與北海道石狩郡當別町的北海道醫療大學站,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道路線(地方交通線)。設有愛稱「學園都市線」(学園都市線)。
Remove ads
路線概要
- 管轄(事業類別):北海道旅客鐵道(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桑園站-北海道醫療大學站 28.9公里[1]
- 軌距:1,067毫米(窄軌)
- 站數:14個(包括起終點站)[1]
- 若只限屬於札沼線的車站,排除起點的桑園站(屬於函館本線[2])則為13個。
- 複線路段:八軒站-愛之里教育大站間 11.4公里
- 電氣化路段:
- 閉塞方式:
- (札幌站-)桑園站-八軒站間、愛之里教育大站-北海道醫療大學站間 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迴路檢知式)
- 八軒站-愛之里教育大站間 複線自動閉塞式
- 最高速度:85公里/小時
全線由本社鐵道事業本部直轄。日本國有鐵道(國鐵)時代在1972年(昭和47年)6月19日廢除的新十津川站-石狩沼田站間由旭川鐵道管理局管轄。
Remove ads
由桑園車站往北經八軒至新琴似為高架化複線。新川及新琴似之間會跨越札樽自動車道之上。在高架路段之後就在住宅街之中穿透,之後便經過北海道內最長的石狩川橋,跨越石狩川進入當別町。過橋之後便會經過札幌近郊的住宅地及農地,與前段的市街景象大幅度改變。
歷史
根據1922年改正鐵道敷設法別表第136號規定有「石狩國札幌開始途經當別至沼田的鐵路」(石狩國札幌カラ當別ヲ經テ沼田ニ至ル鐵道」。雖然現在的函館本線很早就在石狩川的左岸開通,但直到昭和時代,右岸和左岸都沒有橋梁,只有渡輪可用。札沼線從南北兩方向進行建設,1931年10月10日札沼北線石狩沼田 - 中德富開業。1934年延伸至浦臼,並開通札沼南線桑園 - 石狩當別,1935年全線貫通。
札沼線全線通車時是一條由桑園站開始至可以與留萌本線連接的雨龍郡沼田町的石狩沼田站的路線。但是1943、1944年二戰後期石狩當別 - 石狩沼田間被視為不要不急線停止運行。戰後1946年石狩當別 - 浦臼恢復運行,1956年全線恢復運行。[3]但是新十津川站-石狩沼田站間在1972年(昭和47年)6月19日因應「赤字83線」而廢除。
1980年代後的桑園-北海道醫療大學路段隨著沿線開發與輸送強化,成為札幌都市圈重要的通勤、通學路線,作為JR的地方交通線卻有比較多的列車班次和使用人數,也可使用IC乘車卡「Kitaca」。為了要提高路線的便利性、解決交通堵塞和減少行車時間,[4][5]JR北海道在2009年9月公佈將在桑園-北海道醫療大學之間一段長28.9公里的路段進行電氣化工程。電氣化工程主要由北海道高速鐵道開發負責,於2012年春季完成。[報道 2]電氣化後、札幌車站 - 當別車站之間的所要時間由46分鐘縮短至39分鐘,三門列車投入後每天早上的擁塞率會由130%降至104%,空調化列車會由63%提升至100%。在工程進行中也預備42輛新車,其中新車包括733系與735系,兩種新車供本路線專用,2012年10月,全數電化列車已投入服務。
Remove ads
- 1931年10月10日:札沼北線開始營業,路線為石狩沼田至中德富,新設北龍車站、碧水車站、和車站、石狩追分車站、雨龍車站、上德富車站、石狩橋本車站及中德富車站(第一代)。
- 1934年:
- 10月10日:路線由中德富延長至浦臼,新設下德富車站及浦臼車站。
- 11月20日:札沼南線(25.9km:)開始營業,路線為桑園至石狩當別,新設新琴似車站、篠路車站、石狩太美車站、石狩當別車站。
- 1935年10月3日:石狩當別-浦臼之路段開通,札沼北線及札沼南線合併為札沼線,新設石狩金澤車站、本中小屋車站、中小屋車站、石狩月形車站、札比內車站及晩生內車站。
- 1943年10月1日:石狩月形-石狩追分之路段停用。停用車站:札比內、晩生內、浦臼、下德富、中德富、石狩橋本、上德富及雨龍[7];同時改以省營自動車方式續運[8]。
- 1944年7月21日:石狩當別-石狩月形之路段停用。停用車站:石狩金澤、本中小屋、中小屋、石狩月形。同時,石狩追分 - 石狩沼田之路段(-19.2km)停用。停用車站:石狩追分、和、碧水及北龍。
- 1946年12月10日:石狩當別-浦臼之路段重開,重開車站:石狩金澤、本中小屋、中小屋、石狩月形、札比內、晩生內及浦臼。
- 1953年11月3日:浦臼-雨龍之路段重開,重開車站:下德富、中德富、石狩橋本、上德富烘、雨龍。同時,中德富車站改名為新十津川車站。
- 1956年11月16日:雨龍-石狩沼田之路段重開,重開車站:石狩追分、和、碧水及北龍。同時,新設鶴沼車站、南下德富車站、中德富車站(第2代)、北上德富車站、渭之津車站、中之岱車站、五山車站、南雨龍臨時乘車場及中雨龍臨時乘車場。
- 1958年7月1日:新設釜谷臼車站、月丘車站、知來乙車站。
- 1959年12月1日:新設於札內臨時乘車場。
- 1960年:
- 9月1日:新設札的車站。
- 9月10日:新設豐岡車站。
- 1967年12月15日:新設東篠路車站。
- 1972年6月19日:路線由石狩沼田車站縮短至新十津川車站,改為使國鐵巴士營運。廢止車站:石狩橋本、上德富、北上德富、雨龍、石狩追分、渭之津、和、中之岱、碧水、北龍、五山、南雨龍臨時乘車場及中雨龍臨時乘車場。
- 1979年2月1日:桑園-新十津川之貨運服務停止。
- 1981年12月1日:新設大學前臨時乘車場。
- 1982年4月1日:大學前臨時乘車場升級為車站。
- 1986年:
- 6月28日:新設百合原臨時乘車場。
- 11月1日:新設愛之里教育大車站、新川臨時乘車場及太平臨時乘車場。
Remove ads
- 1987年4月1日:在國鐵分割民營化下,由北海道旅客鐵道繼承業務。同時,新川臨時乘車場、太平臨時乘車場、百合原臨時乘車場及於札內臨時乘車場都升級為車站。
- 1988年11月3日:新設八軒車站。桑園-八軒路段高架化,桑園車站高架化。
- 1991年3月16日:新設學園都市線的愛稱。
- 1995年3月16日:太平-篠路路段雙線化。東篠路車站改名為拓北車站、釜谷臼車站改名為愛之里公園車站、大學前車站改名為北海道醫療大學車站。
- 1996年:
- 3月16日:石狩當別-新十津川之間開始一人運輸。
- 6月23日:八軒-新川高架化,八軒車站高架化(新站舍在1997年3月完成)。
- 1997年3月22日:篠路-愛之里教育大路段雙線化。
- 1999年8月22日:新川-新琴似高架化,新川車站、新琴似車站高架化(新車站舍在2000年3月完成)。
- 2000年3月11日:八軒-太平路段雙線化。
- 2006年3月18日:中德富車站停用。
- 2007年10月1日:桑園-北海道醫療大學之間被編上車站編號。
- 2008年10月25日:桑園-北海道醫療大學之間可使用IC「Kitaca」。
- 2012年6月1日:桑園-北海道醫療大學之間路軌電氣化。
- 2016年3月26日:實行路線改點,浦臼-新十津川之間改至每日只有一來回列車服務,成為JR集團中最少客運列車服務路段。
- 2018年12月21日:JR北海道向國土交通大臣提交北海道醫療大學-新十津川段廢線申請[9]。
- 2020年:
- 4月1日:廢線路段替代行駛巴士(當別 - 月形、月形 - 浦臼)開始營運[10]
- 5月7日:北海道醫療大學-新十津川段廢線[11]。原預定最後定期班次列車於5月6日上午從新十津川站發車,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日本政府於4月16日將緊急事態宣言擴及至全國,為避免大批人潮趁廢線前湧入乘車及攝影,影響疫情控制,JR北海道宣佈新十津川發車的定期班次列車提前於4月17日上午最終運行,之後所有班次列車停駛,4月27日專供沿線4個自治體民眾搭乘的最終列車則取消運行[12]。
Remove ads
運行狀況
雖然札沼線的起點是桑園站,但是該站沒有始終著的列車,作為運行系統的「札沼線(學園都市線)」會多停靠札幌站。並行於鋪設函館本線的複線旁,直通札沼線系統專用的單線[15]。現時只有普通列車,並以愛之里公園、當別及北海道醫療大學為總站,繁忙時間每小時開出4班,其餘時間則每小時開出2-3班。
2012年10月27日時間表改正後,加開了早上由苫小牧開往愛之里公園、石狩當別開往新千歲空港,晚上由新千歲空港開往石狩當別,以及由開往千歲的班次。同一時間,亦把自2000年起開設直通函館本線至江別車站的服務取消了。
使用列車


2020年非電氣化區間廢止後,本線成為JR北海道在來線唯一沒有柴聯車的路線。本線所使用的車輛是屬於札幌運輸所的電聯車:
- JR北海道721系電聯車
- JR北海道731系電聯車
- JR北海道733系電車
- JR北海道735系電車
- Kiha40型300番台
- Kiha40型330番台、Kiha48型1330番台
- Kiha40系400番台
- Kiha141系
- Kiha201系
- ~ 新十津川之間通常會使用:
- Kiha40型400番台
- Kiha40型700番台[16]
- Kiha53型500番台
- Kiha56系
車站列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關連計畫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