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法華宗个經典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妙法蓮華經》(Miau-fah Liae-wo King)(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日文:みょうほうれんげきょう myōhō renge kyō),簡稱叫做《法華經》,搭《無量義經》替《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道構成法華宗個經典體系(法華三部經)。同時呢,佢也是天台宗跟日蓮宗頂重要亇經典之一。
得名
梵文 Sad-dharma,翻譯過來,意思是「奧妙個法門」。Puṇḍárīka 個意思是「白蓮花」,南亞古代歡喜用蓮花來象徵出淤泥而不染,表明佛法個潔白搭清淨。Sūtra 個含義是「經文」,所以古代翻譯個辰光,翻譯成《妙法蓮華經》。
緣起跟中心思想
法華經個出現跟當時部派佛教個弊端還有大乘佛教個興起有關聯。大乘佛教興起個時代,有了貶低「聲聞」、「獨覺」為小乘,以「菩薩道」為大乘個講法。《妙法蓮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箇部經典個出現代表一部分信眾希望部派佛教跟大乘佛教能夠一道重新回到原始佛教所期望個教法丄向。另外,箇部經也強調了成佛個各種方式(多聞、論議、正行等)。
法華七喻
法華經採用爻七類譬喻來弘揚佛教教法:
- 三車火宅(譬喻品第三)
- 長者窮子(信解品第四)
- 三草二木(藥草喻品第五)
- 化城寶處(化城喻品第七)
- 衣裏繋珠(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 髻中明珠(安樂行品第十四)
- 良醫病子(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版本
最為通行個版本是鳩摩羅什個中文翻譯版本,還有尼泊爾發現個梵文版本(成形於11世紀以後)。
章節
- 前言
- 經文
- 卷一
- 序品第一
-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 譬喻品第三
- 信解品第四
- 卷三
- 藥草喻品第五
- 授記品第六
- 化城喻品第七
- 卷四
-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 法師品第十
- 見寶塔品第十一
-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勸持品第十三
- 卷五
- 安樂行品第十四
-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 卷六
-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 囑累品第二十二
-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卷七
-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卷一
其中,第廿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頂頂勒東亞出名。
其他
勒日蓮宗相關教派裡向,是要唱誦「みょうほうれんげきょう/myōhō renge kyō」(日文法華經個意思)之類個誦詞個。
參考文獻
- 植木雅俊 『100分de名著 · 法華経』 NHK、2018年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