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8月25日周一 中文首页

Remove ads
精选文章

洋务运动

中国晚清时改革运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晚清時中國官員發起和推動的改革運動,歷時35年,領導人包括奕訢、文祥等中央官員,以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方督撫,他們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或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中,認識和體會到西方人的船堅炮利,武器與裝備先進精良,決心要學習製造洋人的槍炮與汽船等器械的技術,「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以求富國強兵及抵禦外侮。洋務運動中後期,改革範圍從軍事擴展至一些民用企業,如船運、電報、鐵路、紡織等,並用官督商辦的方式吸引民間資金參與,但拒絕讓私人參與經營企業。洋務運動經費來源主要是海關關稅及釐金,主要項目包括總理衙門、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留美學童計劃、輪船招商局、北洋艦隊等,過程中飽受守舊派官員的批評,最後因甲午戰爭慘敗而告終。洋务派深信中國文化價值的優越性,主張「中體西用」,沒有嘗試改革政治、教育制度或引進西方文化,眼界較為狹窄和短視,而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作風也嚴重打擊了改革的成效。史家認為慈禧太后領導無方,要為洋務運動的失敗負上最大責任,加上吏治敗壞、國家貧弱,社會風氣保守等因素,使洋務運動失敗收場。後人對洋務運動評價較低,認為洋務派「反動」及賣國,也有史家指出此運動標誌著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開始,亦不無成果。
阅读文章
最多阅读
显示更多
今日历史

2012

的成為首個穿越日球層頂並進入星際物質的探測器。

2012年

2012年是一個閏年,第一天是星期日。
Thumbnail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負責航空事業的政府機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執行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及進行航空科學和太空科學研究。
Thumbnail

旅行者1号

美國太空探測器

旅行者1号(英語:Voyager 1)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測器,重825.5kg,于1977年9月5日发射,部分功能截至目前依然正常运作,並持續與NASA的深空網路通訊。它是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受惠于几次的引力加速,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比现有任何一个飞行器都要快些,这使得较它早两星期发射的姊妹船旅行者2号永远都不会超越它。它的主要任务在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之后,结束于1980年11月20日。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穿越太阳圈并进入星际介质的宇宙飞船。截至2024年12月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166.28 AU(24.9 × 109 km;15.5 × 109 mi)的位置,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Thumbnail

日球層頂

日球層頂(Heliopause),也稱為太陽風層頂,是天文學中表示出自太陽的太陽風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
Thumbnail

星际物质

在天文學,星際物質 是存在於星系的恆星系統之外,在太空中的物質和輻射。這些物質的形式包括電離的氣體、原子、和分子,以及宇宙塵和宇宙射線。它們填充了星際空間,並且順利地融入周圍的星系際空間。能量以電磁輻射的形式佔據相同體積的星際輻射場。

1944

在同盟國協助下,自由法國軍隊和抵抗運動成功解放遭到納粹德國軍事佔領的巴黎。

1944年

Thumbnail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勝國

同盟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最终有57个国家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這些國家組成及加入同盟國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在戰後將控制整個世界的緣故。同盟國在苏联、中国大陆等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又稱「反法西斯同盟」。
Thumbnail

自由法國

二战期间的一个流亡政府

自由法国 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理上被维希法国取代后宣称为法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政治實體,领袖是法國准將夏爾·戴高樂。1940年法國淪陷后,6月自由法国作为流亡政府于伦敦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武装自由法军 是盟军的一方,主要在欧洲和北非战场与轴心国作战,同時支援法国抵抗运动在德占区對纳粹德军進行敵後破壞,并成功于1942年9月后获得部分法属西非殖民地作为反攻本土的战略據點。
Thumbnail

法國抵抗運動

二战期间法国的运动

法国抵抗运动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抵抗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和维希政权的统治而组织起来的抵抗运动。抵抗运动的单位主要是武装起来的小组织(在乡村地区称“马基”),他们以游击战方式进行武装对抗,同时发行地下报纸,传递第一手情报,救助落于敌后的盟军士兵和飞行员逃出战区。参加抵抗运动的人来自法国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流亡分子、保守的罗马天主教徒(包括牧师),以及其他持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或共产主义观点的人。
Thumbnail

解放巴黎

解放巴黎,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从德国人手中夺回对巴黎控制权的战斗。战斗自1944年8月19日起,至8月25日德国守军投降为止。
Thumbnail

納粹德國

1933—1945年納粹黨統治下的德國

纳粹德国,其正式国号沿用帝政時期和威瑪共和時期的國號德意志国,也稱「第三帝國 」,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簡稱纳粹党)所统治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下,德国转变為纳粹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並且實施军国主义。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也常將該國稱為「千年帝國 」,但在短短12年後,德國便被同盟国擊敗,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盟军占领德国后,纳粹党被解散,纳粹德国不复存在,最後分裂为受美国、英國及法國控制的西德和受苏联控制的东德,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Thumbnail

巴黎

法國首都及最大都市

巴黎 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经济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市與省的轄域重疊相同。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9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16萬,巴黎都會區的人口則逾1,300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1912

中國同盟會與數個黨派在北京湖廣會館組成國民黨,為後來中國國民黨的前身。

1912年

Thumbnail

中国同盟会

革命組織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又稱中國革命同盟會,是清朝末年由興中会、華興會等多個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發動多次尝试推翻清朝的起義,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Thumbnail

北京湖广会馆

北京湖广会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虎坊路3号,是清朝时设在北京的湖广同乡联谊场所。北京湖广会馆戏楼至今仍在演出传统戏曲、曲艺,是北京有名的传统戏楼。
Thumbnail

國民黨 (1912年)

1912-1913年中華民國政黨

國民黨由宋教仁於民國元年(1912年)主導成立,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一個主張內閣制的政黨,由中國同盟會和其他黨派合併而成,並推舉孫文為理事長。在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被袁世凱下令解散。孫文及部分成員於日本東京另立中華革命黨,但黃興、陳炯明等國民黨元老不願意加入該黨,而中華革命黨最終在上海改組成中國國民黨。
Thumbnail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政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主要政黨之一,目前並為該國最大在野黨,在立法院(國會)立法委員及地方縣市首長方面均擁有多數席次。其前身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共和國(今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的革命團體兴中会,後先後改組為中国同盟会、國民黨、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10日經孫中山於上海法租界改組而改用現名。以該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的兩大政治陣營。該黨現任黨主席為朱立倫,中央黨部則位於臺北市中山區。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