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蓋文章者,所以載道抒懷,形事繪物也。托於言辭,形乎翰墨;內以彰性情,外以顯萬象。其體則有詩、賦、騷、文,其流則為詞、曲、傳奇、小說。至若寓言、說林,亦其枝派也。
釋義
文學之名,古矣。《論語》載孔門四科,文學居其一,子游、子夏為之冠[一]。邢氏疏曰:「若文章博學,則有子游、子夏二人也。」漢晉以降,亦為冑子之學。歷代或置文學之官,以掌辭章。宋文帝留心藝文,立玄、史、文學三館,各置博士,文學始分科而獨立矣[二]。至於文辭之美、屬文之能,亦謂之文學。元結序《大唐中興頌》,稱「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此之謂也。
史
文學之源,可溯諸三百篇。降及有唐,近體大興;宋則詞盛,元則曲興;明清之際,小說蔚為大觀。歷代佳作,卷帙浩繁,洋洋乎不可勝數也。
至於泰西之文,其來亦遠。其初多為勸誡,宗教是崇,故說經傳道之作,連篇累牘。耶氏之教,其文尤盛,自成一家。其後流派滋蕃,或尚情思,放浪形骸,號曰「浪漫」;或摹寫物態,窮形盡相,謂之「寫實」(復有批判世情,魔幻諸相者)。流風所及,派別林立,未可枚舉。
當今之世,文多傳於電書萬里之網,觀者如雲,其勢日盛,一時奇觀也。
據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