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郡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陳郡中國名,或曰楚郡陳國淮陽國淮陽郡。其地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魏晉南北朝時有本地士族陳郡謝氏,尚知名。

建置沿革

秦代

始於前二二四年置,然郡初名,姚鼐據《史記·陳涉世家》載「攻陳,陳守、令皆不在」,曰「則知有陳郡矣」,謂「陳」為郡名[]。後多有學人如王國維譚其驤皆沿襲此說,皆謂秦設有陳郡。然人敘事,本有以郡治之縣名代郡名之例,如南陽守曰守,會稽守曰守,東海守曰守。傳世秦封泥有「淮陽發弩」,雲夢秦墓四號墓出土之木牘家書云「(黑夫)直佐淮陽,功反城久,〔死〕傷未可知也。」黃盛璋以此家書詳考,謂「是秦始皇時,己有淮陽之名,不是始於漢高帝[]。后曉榮考証以為初名「楚郡」,後曰淮陽郡,「傳統上認為是陳郡,實千古之誤」[]。領縣可証者:陳縣陽安汝陽汝陰南頓長平新蔡慎縣柘縣平輿陽夏新郪新陽陽城榆縣朗陵陘山西平上蔡成陽安陽召陵固陵寢縣項縣安陵等廿七[]

漢以後

初,屬韓信之楚國,後除為郡。高帝十一年(前一九六年)置淮陽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縣)。因在淮河之北,故名,漢初同姓九國之一。境域當今河南省淮陽、太康、扶溝、柘城、鹿邑等縣地。惠帝呂后文帝時屢除為郡。景帝三年(前一五四年)國除為淮陽郡。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治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屬兗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領九縣:陳縣、苦縣(今鹿邑縣一帶)、陽夏縣(今太康縣一帶)、寧平縣(今鄲城縣一帶)、扶溝縣固始縣、圉縣(今杞縣圉鎮)、新平縣、柘縣(今柘城縣)。境域約同今河南淮陽太康鹿邑西華柘城一帶。平帝元始二年(二年)有戶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萬一千四百二十三,王莽淮陽新平

後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二十五年)置淮陽國,立更始帝劉玄為淮陽王,未幾國除[]。建武十五年(三十九年)復置淮陽國[]章帝章和二年(八十八年)改淮陽國曰陳國[]漢順帝永和五年(一四0年),有戶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三,口一百五十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二,領陳、陽夏、寧平、苦、柘、新平、扶樂、武平、長平九縣[]獻帝建安二年(一九七年)廢國曰陳郡[]

三國置陳郡,領陳、柘、武平、長平、項五縣[一〇]時廢陳郡入梁國。

Remove ads

相、太守

國相
朱頡
黄昌
羊昌
師遷
張歆
邊韶
孔疇
許瑒
駱俊
袁嗣
太守
潘蹇
孫該
胡軫

縣侯

陳侯
曹仁
陽夏侯
馮異
武平侯
曹操
長平侯
劉隆

人物

注釋及徵引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