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華夏四裔所以書其言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文言者,華夏、古東亞人所以書其言,而述志表情也。

先民言語,傳乎口耳,至結繩以記,事日贅,是結繩之不足,求諸繪圖,繪圖猶逾,而創字製文,金石竹帛載之,自劉漢而書諸紙。降,文士崇古非今,尚先古文,規法矩繩,典模乃定。由是,口述耳聞者雖變於百歲千載,手書目觀者猶通,前後貫延三代。唯文言非創於一舉而得,所式所尊,莫衷一是,時比燕越。

類比

白話者,方今之中國語文。比量焉,則文言意稍為賅也。

More information 類比, 文言文 ...

承傳

文言,興於漢,又云漢文,外交朝鮮東胡匈奴西域南越等諸國,其戎狄之民,惟用言而無文,故受漢文,曰漢文云,書同文,言文異。

,曰漢文한문。日本曰漢文かんぶん安南,亦曰漢文Hán Văn

傳播

李唐以來,外交東國日本、西國西夏、北國朝鮮、南國南越暨安南,其戎狄之民,惟用言而無文,故受漢文,曰真書真名唐文云,書同文,言文異。又出俗字、方言字假名西夏文女真文古壯字古白文喃字等各書其言。自是五方悉歸漢字藝文之畛,其勢赫赫如暘谷也。

Thumb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兼六園內石碑碑文所見漢字乃文言文也

以來,中日溝通,片假名平假名始普衍於時,公函書牘、文獻、石碑、佛教經文等,多效文言。如〈石川縣戰死士盡忠碑〉碑文,追念死國烈士,曰:「人誰無一死死而得其所榮矣」云云。按,事發於明治十年明年碑立。

文辭漸俗

之世,通俗文體漸興。明太祖朝,俗文初入聖旨。白話漸興。

滿清入關,白話始與文言並存朝堂之上。

晚清

泰西諸國入侵,清國難抗衡,西學成顯學也,而文言漸廢。

西元廿世紀前,文之書以漢者,在中國及朝鮮半島、日本、南洋,皆以為文牘。比至中國近世,文言漸為白話所替,他國則始改以語入文。

Remove ads

今況

迨及今世,中華諸地,若中土臺灣香港澳門者,猶習文言為國文教育,而日本亦有所涉獵。

今華語之言辭簡練者,粵語有所存[][]習乎國中者,習文言文數篇。高中生又研之若干。近代粵劇粵曲,以至武俠小說,亦屬「文白夾雜」。香港文壇嘗興「三語糅夾」(又曰三及第),文言、白話、粵語三者混用是也。[]

引據

他典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