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庙口 (画作)
陳澄波油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庙口》(台湾话:廟口(Biō-kháu)、英语:Front of a Temple),是台湾画家陈澄波约在1936年-1941年期间所完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内容主要描绘位于彰化市彰化南瑶宫的风貌,原件现属私人收藏。[1][2]
历史

1933年,陈澄波返回台湾,与杨三郎、李石樵、颜水龙、李梅树等8位画家合组“台阳美术协会”,并致力于将台湾各地名胜画入画布中,皆是其画师在稳定成熟阶段的重要时期。
1994年,《庙口》于嘉义市立文化中心举办之“陈澄波百年纪念展”历时约半世纪首度展出。后在2014年台南市政府所举办之“澄海波澜-陈澄波大展”中,《庙口》原件被成功借得,并特别选取纳入两岸巡回展览展出。
作品内容
《庙口》曾被猜测为描绘位于台南市之大天后宫[3]经描写的主题对象经比对后,《庙口》所绘制之建筑物为彰化南瑶宫,该作品构图采正面形式,以透过尖翘飞扬的弧形殿脊,把寺庙建筑的宏伟及表现出来。并以简单色彩和印象形式加以创作符合台湾乡土色彩氛围。[4]其画右侧具有一处石碑,为1936年初夏,由彰化文人吴士茂所撰著之“彰化南瑶宫之由来沿革碑”[5]。
陈澄波绘有另一幅以彰化南瑶宫为主题之画作《水边》,为1939年所绘制,该画面的南瑶宫座落在池塘旁,并以描绘侧面屋顶的山墙、重檐、燕尾与脊饰作为特色,与周围民宅、近处的翠树清池相映成一制性景观,后于同年以《水边》参与第五回台阳美术展览会。[6]
2014年,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策划,由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嘉义市文化局、与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合作,将《水边》加以数字化并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网站。[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