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姊妹水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七姊妹水塘太古洋行所建的私人水塘。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开设分公司 [1]。1881年太古洋行投得鲗鱼涌一处临海土地兴建炼糖厂[2] 。1884年太古糖厂建成并投产。为供应淡水予糖厂,太古在港岛东区的柏架山宝马山分别兴建了三座水塘。其中建于宝马山的水塘称为七姊妹水塘 ,亦称5号水塘[3],建于1894年。建于柏架山之水塘则通称太古水塘[3]

功能

七姊妹水塘是昔日太古洋行所建最大容量的水塘,除供水予太古糖厂太古船坞外,该水塘也曾供水给鲗鱼涌及其邻近地区 [4]。1894-1895年间香港发生旱灾,太古将七姊妹水塘之水以铁船运至中环,舒缓水荒[5]

其他影响

该水塘主坝建于水塘西面,有露天溢洪道将溢满之水排向明园西街糖水道,再流出维多利亚港[6] 。水塘满溢时,泄出的水每每引致北角明园西街水浸为患。另外,七姊妹水塘因为风景幽美,成为港岛市民郊游点。复因有人认为其风光可媲美中国杭州之西湖,故该水塘又称“赛西湖[7]

遗留痕迹

1972年太古糖厂结业。1977年,太古洋行将水塘原址连同附近土地售予长江实业,长江实业其后将水塘填平,建成赛西湖大厦;而大厦背后则为水塘公园[8]。现今赛西湖公园仍保留七姊妹水塘之5号水坝水管隧道口遗迹。该隧道口筑有呈阶梯状和突出的网纹拱石。在拱道下的壁柱支撑著楣饰檐口女儿墙和刻有“NO. 5 DAM”、“ TAIKOO SUGAR REFINING COMPANY LIMITED”及“ 1894”字样的三角形山墙。壁柱的设计受新古典主义影响,楣饰、檐口及女儿墙亦见典雅。按古物古迹办事处报告,“该隧道口和水坝遗迹是前太古炼糖业仅存的水务设施”。[4]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