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块厝 (学甲区)
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块厝是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慈济宫选举区则属下角区,对学甲居民来说一般说的三块厝,是指将军区苓仔寮跨将军溪对岸的一个小聚落,目前行政画分为学甲区仁得里。[1] [2] 然而向西约三公里位于将军溪的溪畔高地二重港北边,也有一个小聚落因早期仅有三五户人家,二重港居民也将此地称做三块厝的小聚落,早期曾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二重港庄头中的聚落之一,知名企业家侯雨利便曾是居此地。[3]
地理位置
三块厝聚落位在学甲市区的西南郊,聚落在信义路以西,[4] 北边有台南市174线经过聚落外围,南边至宝发路,而将军溪溪道则由西向东南延伸,至下角往南,其西南方向隔着将军溪,便是将军区的苓仔寮聚落。[5]
建庄脉络
三块厝(Sann-tè-tshù)虽地处于离学甲市区不远的西南郊,然此地因靠近将军溪畔恐有水犯之虞,所以早期乏人前往进行开垦,也因此聚落原为荒埔地。直到约日治初期时(20世纪初期前后),方才有庄、陈、王姓等3户迁聚于此进行开垦,而因开垦之初此地仅有搭建三五间草寮,久而久之邻近的居民便称呼此地之为“三块厝”或者“三块厝仔”。[4]
至于二重港的三块厝,位在174线市道南北两侧一带,其是来自福建泉州南安县18都侯安乡后头的侯启流,携眷来台后先是居二重港庄头路北边的三块厝角,因三块厝族系开台祖侯启流居此最早仅有3栋草厝而得名,现今是二重港人口最多者,并传有得胜、再兴、万家3房。清乾隆15年(1750年),三块厝族系侯启流的亲兄弟侯雷携眷来台后,世居二重港庄南“七房角”,传有侯双、光粪、光民、四犁、光当、光㒴、光东等7房。[4][6][7][8]
宗教
早期三块厝虽仅是一个户数不多的小聚落,然也有属于自己聚落的公庙即南天宫,主祀为神农开天炎帝(五谷先帝),陪祀则有 : 太白金星、狮爷、虎爷、中坛元帅等。该庙于1981年先行安临时坛,并于1988年第一次工程完工并庆祝落成及入火安座。[9][10][11]
名人
二重港的三块厝出了几个政商界的名人,尤其是在174线上。“二重港侯”是这一条线上最为突出者,在政治上,曾经极其不易的任职过北门乡长一段时间,在政治上以原北门乡老乡长侯吉定,以及曾任台南市议员侯澄财为代表,另外在经济上,则以“台南帮”奠基者之一的侯雨利及其家族最为可观。
侯吉定(1910 – 卒年不详),为北门乡第二与第三届民选乡长,任期为1953 – 1960年,四度越海到祖籍侯安乡寻根谒祖,曾于1988年到南安寻根谒祖,同时并回罗东维新村寻根谒祖,且捐资二百万元台币修建祖祠并为乡里祖地兴建幼稚园。[12] 后又于1993年,与该庄侯澄财、侯当民、侯止、侯瑞彬、侯武田、侯世惠等人,成立二重港侯氏宗祠筹备会,推动宗祠筹建工作,并且1993年至2004年间五次修订族谱。[13] [14][15]
侯澄财(1944 -),出身于三块厝族系大房侯得胜派下,曾任原台南县议会第12届(1990 - 1994)、15-16届(2002 - 2010)县议员,台南县市合并后,又当选首届(2010 - 2014)台南市(直辖市)市议员。[4] [16]
侯雨利(1900 - 1989),生于台南北门区二重港,“三块厝族系”的侯基,并未受过正式教育,他4岁丧父,全凭母亲代父职,自幼家境三分清苦,三餐吃的是地瓜签,偶尔家里买只咸鱼头,反复煮汤可吃上半个月。他的母亲和他说:“连鱼头都吃不起的人,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帮助穷苦人。[17] 从小就到叔叔侯基的布行习艺,后来侯基的侄子侯调、侯排、侯雨利先后进到布行当学徒,众人学成创业之后,3人之中尤以侯雨利最为发达,在当时便号称台南首富,与王永庆有“南侯北王”之称。其后来迁居台南市独资创立新复兴布行,吴修齐及高清愿都曾是布行的学徒,吴修齐到侯雨利布行当学徒后又提拔高清愿,如此师徒相传,成就今日“台南帮”的企业版图。[6][18]
Remove ads
轶事
二重港曾依各族系现有人口数的多寡而分成10股,以便能达到分工处理全庄及庄庙的公共事务,股份的名额分配,其中三块厝便占了4股为最大股份,其余为:塭仔内(大房)1股、竹围仔(2房)1股、七房2股(东七房、西七房各 1股)、后厝1股、什姓1股,而什姓多与侯姓有亲戚关系者。[4]
图集
-
学甲三块厝-空照
-
学甲三块厝-屋舍空照
-
学甲三块厝-农田
-
北门二重港-三块厝及邻近聚落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