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浦折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浦摺疊
Remove ads

三浦折叠(日语:ミウラ折り)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构造工学名誉教授三浦公亮所发明的折叠技术。该技术是以拉开对角两端来把物品展开,而在收缩时则反向推入。这方法可节省空间外,又可避免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造成损耗。研究发现这方法可使物件的体积减少25倍,并使能量密度加强14倍[1]

Thumb

三浦折叠的折痕图案英语Crease pattern透过平行四边形在表面形成镶嵌图案。在其中一个方向上,折痕沿一直线排列,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在每个折痕上形成其相邻的平行四边形的镜像。除了直线外,其他折痕呈锯齿状,并且每个平行四边形都是其相邻四边形沿着折痕的平移。一条锯齿状的折痕路径都仅由山折谷折组成,每条锯齿状折痕与直线折痕都以山折和谷折交替出现。[2]

现时,三浦折叠除可应用在地图上,还可用于人造卫星等方面。故此,它在2006年被经济产业省评为百大日本发明之一[3]

Remove ads

发明过程

Thumb

在过去,卫星天线是使用四叠或八叠法。然而,这折叠方法非但在运作时需繁复的工序,更浪费不少空间,又容易损耗,需经常维修和保养[4]。为此,日本学者三浦公亮致力发明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技术。结果,他发现椭圆筒表面的褶皱构造有利节省空间又能避免损耗,而且强度高[4]。这最终使他发明了“拉开对角两端来把物品展开,而在收缩时则反向推入”的折叠方法。

应用

三浦折叠可应用在不同范畴,包括大型的人造卫星天线和地图,还可强化罐子和瓦楞纸的结构。 1995年,日本曾使用该方法将光伏阵列放入太空飞行器中。[5]:37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