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菱集团
日本企業集團,源流自戰前的三菱財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菱集团(日语:三菱グループ/みつびしグループ Mitsubishi Gurūpu */?,Mitsubishi Group;也被非官方地称为三菱系列(Mitsubishi Keiretsu))是日本一个企业联合体,为原三菱财阀解体后其旗下企业共同组成,总共包括约300家企业。其中的29家核心企业组成三菱金曜会[注 1],进行集团各企业的联系。目前,由“Mitsubishi.Com委员会”负责维护三菱品牌的完整性以及联盟的门户网站。三菱系列的公司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比较像一个松散的企业联盟,因其诸家公司均独立经营,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甚至互为竞争对手[注 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7月23日) |
Remove ads
历史
三菱集团起源于岩崎弥太郎创立的三菱财阀,为横跨矿业、制造业、贸易、房地产等多角化经营的巨大事业体,后来虽因二战后的财阀解体政策而被迫分拆,但仍以企业联盟的形式延续,并共同使用“三菱”品牌,经过多次的公司整并后,形成今日的三菱集团。旗下各企业中,又以三菱银行(今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菱商事、三菱重工等3家公司最为重要,被合称为“三菱集团御三家”。
江户时代,土佐藩在大阪经营“九十九商会”,后来由土佐藩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接手,改名为“三菱商会”(今日本邮船的企业主体前身),并在明治时代开枝散叶成为三菱财阀,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公司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时期并最终建立了三个实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菱在堀越二郎领导之下为日本生产制造武器装备,其中包括零式战斗机、武藏号战列舰以及各种重型、微型坦克、步兵战车,军火产品范围涵盖陆海空。共生产各类飞机18000架、坦克装甲车4650辆[1]。三菱在那段时间里使用了大量的从日本占领区掳掠来的苦役劳工[2]。三菱材料公司及旧日本政府在二战期间强掳3563名中国人到日本9个地方工作,其中704人死亡。2010年8月,部分受害者打算在山东提出索偿,三菱总公司已承认指控并愿意负责。
1946年,根据战后盟军占领当局的政策,三菱被分割成许多独立的公司。这些新的独立公司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发展壮大。随着美国对日本战后政策的变化,这些公司又开始相互密切合作并最终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实体称为三菱集团或三菱系列。
三菱集团的“三菱形”(スリーダイヤ)标志,是由岩崎家族的标志“三段菱”(三階菱)、以及土佐藩主山内家族的标志“三叶柏”(三つ柏)结合而来,最早为九十九商会的船旗号所采用的“三角菱”图案,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三菱标志[3]。

三菱集团使用的“三菱形”标志,也由三菱铅笔、弘乳舍使用,这两家日本企业分别在1903年、以及1919年注册三菱商标。虽然不是三菱集团成员,但因历史发展的缘故,而得以继续使用下去。
争议
三菱被指责缺乏团队协作,特别是在职场歧视和环境污染方面。三菱前员工Kamal Sinha开办了一个名为“Mitsubishi Watch”的网站用于发布对公司这些方面的不满[4]。Niall Murtagh的书《蓝眼睛的员工》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描写了在三菱工作的正反两方面情况。
主要成员
以下列出“三菱金曜会”的会员(28间公司)和三菱广报委员会的会员(37间公司),所有三菱金曜会的会员公司也都是三菱广报委员会的会员。其他更多的相关公司,都是以下列的公司为中心形成各个集团。
※在2006年10月1日由前三菱液化瓦斯和出光兴产LPG部门合并。
三菱电梯以海外地区所知,有三类型的型态公司分别为独立拆分的台湾三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合资上海三菱电梯公司、三菱电机旗下三菱电梯香港公司,经查证并无与日立合资成立公司。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