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加丹加矿业联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加丹加礦業聯盟
Remove ads

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法语:Union Minière du Haut-Katanga,缩写为UMHK)是一家比利时矿业公司(英资占少数股权),于1906年至1966年间控制并营运现今刚果民主共和国铜带地区的采矿业。

Thumb
位于布鲁塞尔的前总部[1]
Thumb
1917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于伊丽莎白维尔(今卢本巴希)的矿石处理厂

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成立于1906年,由比利时的加丹加公司英语Compagnie du Katanga、比利时加丹加特别委员会英语加丹加特別委員會及英国坦噶尼喀特许公司英语坦噶尼喀特許公司合资创办。[2] 加丹加公司是刚果商业与工业公司英语剛果商業與工業公司(CCCI)的子公司,而刚果商业与工业公司则由该国最大的企业集团比利时兴业银行英语比利時興業銀行控制。[3]殖民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获分配加丹加省内一片面积达7,700平方英里(20,000平方千米)的特许开采区。

其主要产品为铜,但亦生产。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是全球铜生产商铜卡特尔英语卡特爾中的重要一员。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比利时兴业银行已控制刚果七成经济。[4] 透过对加丹加特别委员会的绝对影响力,比利时兴业银行实际上从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成立之初至1960年一直控制着该公司。[5] 1968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改组为“矿业联盟”(Union Minière),并于1989年与其他实体合并,最终于2001年易名为优美科

Remove ads

殖民时期

铜矿

廉价对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这间全球最大生产商位于中非的巨型矿山而言,毫无威胁……加丹加的优势在于:极其丰富的矿石;廉价的本地劳工;同时大量生产(占全球镭供应量逾82%);以及最新落成的本格拉铁路,连接加丹加与大西洋,为运往欧洲市场的加丹加铜节省了数百英里的铁路及数千海里的航程。

铜之困境,1931年8月10日,时代杂志[6]

在其营运期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为比利时带来巨大财富,其次亦惠及加丹加——该地区比周边没有类似矿产资源的地区发展得更好。该公司可被视为严苛的资本主义者,但其当时最能表达其发展理念的格言是“健康、愉快、高产”。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方针,并为了留住及安抚劳工,该联盟早于1928年便推行工伤赔偿计划。加丹加的矿产财富促使了铁路的兴建(包括本格拉铁路),以连接该地与安哥拉海岸(1911年完成),其他铁路线则将加丹加与北罗德西亚连接起来。此后,矿产(尤其是铜)产量大幅提升。例如,1911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旗下的鲁阿希矿英语魯阿希礦开始营运,首年供应997公吨铜。至1919年,年产量已增至22,000公吨,由七座熔炉生产。1935年,该联盟参与了1935年世界铜矿协定英语1935年世界銅礦協定[7] 其重要人物包括比利时金融家兼律师费利西安·卡蒂埃英语費利西安·卡蒂埃及商人埃米尔·弗朗基英语埃米爾·弗朗基。1950年代,刚果是全球第四大产铜国。[来源请求]

Remove ads

铀矿

除了著名的铜矿外,加丹加亦蕴藏丰富的其他矿产。该公司控制其矿山中(1950年代,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的钴产量占全球75%)、、铀及的出口,这些矿山均属全球最富饶之列。比利时著名冶金学家、自1911年起担任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管理人员的亨利·比特根巴赫英语亨利·比特根巴赫描述了氯铜矿四水铀矿英语四水鈾礦铜板铀云母英语銅板鈾雲母针锡矿英语針錫礦。与此同时在加丹加发现的矿床,最终促成了比利时的镭提取工业。研究来自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矿物的约翰内斯·弗朗西斯库斯·费斯英语約翰內斯·弗朗西斯庫斯·費斯发现了板铀矿英语板鈾礦水胆矾硫锗铜矿英语硫鍺銅礦富铀矿英语富鈾礦、{{link-en|铈水碳钙石]]、柱铀矿英语柱鈾礦柱钉铀矿英语柱釘鈾礦水硫铜铀矿英语水硫銅鈾礦。以其名字命名的硫铜锡矿英语硫銅錫礦的发现者加斯东·布里亚尔英语加斯東·布里亞爾曾是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的顾问。

1922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兴建了首座矿石精炼厂,至1926年已几乎垄断全球铀市场(当时已知的铀矿床大部分由其持有),此局面直至1940年德国入侵才被打破。这些铀主要在比利时奥伦精炼。1939年,新成立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主任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安排上加丹加矿业联盟向其机构提供5公吨氧化铀、兴建反应堆的技术援助及一百万法郎,条件是CNRS的所有发现均由一个企业联合组织申请专利,利润由CNRS与上加丹加矿业联盟共享。这批氧化铀在德军进入巴黎前已运往英国。[8]

Thumb
欣科洛布韦矿

美国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铀便是从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获得。1942年9月18日,上加丹加矿业联盟主管埃德加·森吉尔英语埃德加·森吉爾美国陆军参与曼哈顿计划肯尼思·尼科尔斯将军会面,尼科尔斯向其购买了该计划所需的1500公吨铀(主要开采自利卡西镇附近的欣科洛布韦矿英语欣科洛布韋礦)。这批铀当时已运抵美国,其后再有更多矿石从刚果运出。该矿拥有“极其丰富的铀沥青铀矿矿脉,前所未见”;矿石含铀量达65%,即使是废矿堆的含铀量亦达20%;“战后,军事工程局(MED)及原子能委员会(AEC)认为含铀量达千分之三的矿石已属佳品”。[9] 约1200公吨储存于奥伦精炼厂的铀于1940年被德军夺取,直至战争结束才被美军寻回。[10][4]:186-187,217

社会政策与影响

Thumb
1922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的采矿作业

在其鼎盛时期,上加丹加矿业联盟在加丹加省拥有近乎政府的权力,营办学校、药房、医院及体育设施,并享有几乎无限的资金。1959年,比利时从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获得的利润超过35亿比利时法郎,而该公司向刚果政府缴纳的出口关税占政府收入的50%。比利时殖民地向上加丹加矿业联盟征收的税款一度高达其收入的66%。据报,1960年,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的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生产了西方世界60%的铀、73%的钴及10%的铜,并在刚果拥有24间联营公司,包括水力发电厂、化工厂及铁路。

刚果独立后

比属刚果于1960年6月独立。经过短暂的政治动荡后,加丹加省单方面脱离刚果,在莫伊兹·冲伯领导下成立加丹加国。由于担心刚果的左倾政治领袖,特别是帕特里斯·卢蒙巴,会将其资产国有化,上加丹加矿业联盟支持冲伯,并成为新成立国家内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仍容许比利时及国际社会的控制。[11] 在该省寻求独立期间,该联盟将12.5亿比利时法郎(3500万美元)转入冲伯的银行户口,作为1960年税款的预付款,而这笔款项本应支付予卢蒙巴政府英语盧蒙巴政府[来源请求] 1963年,独立运动结束,加丹加重新并入刚果。

1966年12月31日,刚果政府在总统约瑟夫-德西雷·蒙博托领导下,接管了上加丹加矿业联盟的资产和业务,将其改组为国营矿业公司Gécamines英语Gécamines(通用矿业和采石公司)。由于管理不善、未能采用现代采矿标准(而非矿产枯竭),以及蒙博托的公然盗窃,导致矿产量大幅下降,产量跌幅高达70%。那些未被蒙博托没收的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资产则由比利时兴业银行接收,其后成为矿业联盟(现优美科)的一部分。

约兰·比约克达尔(Göran Björkdahl,瑞典援助工作者)于2011年撰文指出,他认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玛绍英语達格·哈瑪紹的死亡是一宗谋杀案,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护像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这类矿业公司的利益。此前,哈玛绍在接获卢蒙巴总理的干预请求后,已促使联合国介入刚果的加丹加危机。比约克达尔的论断基于对1961年恩多拉联合国DC-6运输机坠毁事件英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與贊比亞邊境附近發生的飛機墜毀事件目击者的采访,以及档案文件的内容。[12][13]

Remove ads

矿业联盟

1968年,在其刚果资产被国有化后,上加丹加矿业联盟进行重组,并将名称缩短为矿业联盟(Union Minière)。该公司一直以此名称营运,直至1989年合并后,于2001年易名为优美科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