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十四卦
易经卦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六十四卦,记载于《易经》,每一卦的图像均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每一卦各有六个爻。

重卦(别卦)
-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单卦。六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六爻由下而上解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

“ | 先画八卦于内,后画八卦于外,以旋相加,而为六十四卦。 | ” |
——南宋朱熹 |
北宋邵雍依易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1]等叙述绘制八卦图(后人或称伏羲先天八卦图),并衍生六十四卦图(后人或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八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现时便已经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后人的诠释。
☷ | ☶ | ☵ | ☴ | ☳ | ☲ | ☱ | ☰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离 | 兑 | 乾 |
四象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阳 | ||||
两仪 | 阴 | 阳 | ||||||
太极 | 太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十四卦 | 坤 | 剥 | 比 | 观 | 豫 | 晋 | 萃 | 否 | 谦 | 艮 | 蹇 | 渐 | 小过 | 旅 | 咸 | 遁 | 师 | 蒙 | 坎 | 涣 | 解 | 未济 | 困 | 讼 | 升 | 蛊 | 井 | 巽 | 恒 | 鼎 | 大过 | 姤 | 复 | 颐 | 屯 | 益 | 震 | 噬嗑 | 随 | 无妄 | 明夷 | 贲 | 既济 | 家人 | 丰 | 离 | 革 | 同人 | 临 | 损 | 节 | 中孚 | 归妹 | 睽 | 兑 | 履 | 泰 | 大畜 | 需 | 小畜 | 大壮 | 大有 | 夬 | 乾 |
三十二 | ||||||||||||||||||||||||||||||||||||||||||||||||||||||||||||||||
十六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离 | 兑 | 乾 | ||||||||||||||||||||||||||||||||||||||||||||||||||||||||
四象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阳 | ||||||||||||||||||||||||||||||||||||||||||||||||||||||||||||
两仪 | 阴 | 阳 | ||||||||||||||||||||||||||||||||||||||||||||||||||||||||||||||
太极 | 太极 |
Remove ads

- 六十四卦方图
-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图,《宋元学案》称为“方图四分四层图”:把六十四卦圆图,依演化顺序分成八等分,由坤卦起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八乘八的方阵。
坤(地) | 艮(山) | 坎(水) | 巽(风) | 震(雷) | 离(火) | 兑(泽) | 乾(天) | ← 上卦 ↓ 下卦 |
2. 坤为地 | 23. 山地剥 | 8. 水地比 | 20. 风地观 | 16. 雷地豫 | 35. 火地晋 | 45. 泽地萃 | 12. 天地否 | 坤(地) |
15. 地山谦 | 52. 艮为山 | 39. 水山蹇 | 53. 风山渐 | 62. 雷山小过 | 56. 火山旅 | 31. 泽山咸 | 33. 天山遁 | 艮(山) |
7. 地水师 | 4. 山水蒙 | 29. 坎为水 | 59. 风水涣 | 40. 雷水解 | 64. 火水未济 | 47. 泽水困 | 6. 天水讼 | 坎(水) |
46. 地风升 | 18. 山风蛊 | 48. 水风井 | 57. 巽为风 | 32. 雷风恒 | 50. 火风鼎 | 28. 泽风大过 | 44. 天风姤 | 巽(风) |
24. 地雷复 | 27. 山雷颐 | 3. 水雷屯 | 42. 风雷益 | 51. 震为雷 | 21. 火雷噬嗑 | 17. 泽雷随 | 25. 天雷无妄 | 震(雷) |
36. 地火明夷 | 22. 山火贲 | 63. 水火既济 | 37. 风火家人 | 55. 雷火丰 | 30. 离为火 | 49. 泽火革 | 13. 天火同人 | 离(火) |
19. 地泽临 | 41. 山泽损 | 60. 水泽节 | 61. 风泽中孚 | 54. 雷泽归妹 | 38. 火泽睽 | 58. 兑为泽 | 10. 天泽履 | 兑(泽) |
11. 地天泰 | 26. 山天大畜 | 5. 水天需 | 9. 风天小畜 | 34. 雷天大壮 | 14. 火天大有 | 43. 泽天夬 | 1. 乾为天 | 乾(天) |
- 方图图形对称
- 以方图的中心为基点,恰好是一个对称图形,也就是相对位置上,两卦的阴阳刚好相反(错卦)。
- 方图内外四层
- 最内层为“巽、恒、益、震”4个卦
- 围绕在外有12个卦(坎、涣、解、未济、井、鼎、屯、噬嗑、既济、家人、丰、离)
- 又外一层为20个卦(艮、蹇、渐、小过、旅、咸、蒙、困、蛊、大过、颐、随、贲、革、损、节、中孚、归妹、睽、兑)
- 最外层有28个卦(坤、剥、比、观、豫、晋、萃、否、谦、遁、师、讼、升、姤、复、无妄、明夷、同人、临、履、泰、大畜、需、小畜、大壮、大有、夬、乾卦)
- 设 a 为总数, 则 a/4 +1 为单边数目, 则要围起此图形则要 4*(单边数目)+4 = 4*(a/4 +1)+4=(a+4)+4=a+8
- 故“4、12、20、28”为等差数列。
- 方图八纯卦连成一线
- 由右下角往左上方,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纯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易纬稽览图_(四库全书本)
- 每卦主6日7分
- 若以一年共365又¼日计算。
- 六十四卦中扣除“乾、坤、坎、离”四正卦,还有60个卦,每卦有6爻,每爻主一日,共计360日。
- 每日分成80分(每分约当于18分钟),换算5又¼日,共420分。以60个卦除420,每卦又得7分。
- 因此每卦主6日7分(约当6日又2小时6分钟)[4]
- 先假设以“乾、坤、坎、离”四正卦,分别对应节气的“夏至、冬至、秋分、春分”(二至、二分),
- 但实际四正卦跳过不用,以复卦(代替原先的坤卦)对应冬至的开始。[5]
“ |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姼,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 ” |
——北宋邵雍,《伊川击壤集》 |
Remove ads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在法国传教士白晋的介绍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四分四层图〉,认为与他所创的二元运算(二进制)相符合,赞扬备至。后来演进成布尔代数。
周易后天六十四卦
《易传》〈序卦传〉[6]用以描述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文王卦序)。
“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
” |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易经中卦的顺序依序为:(将每一个卦由上而下看成二进制的数字(阳爻=1,阴爻=0),例如“火雷噬嗑”卦就是1010012 = 4110)
Remove ads
八宫六十四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京氏易传 (四库全书本)
京房易;京氏易;八宫卦
- 八宫卦象次序表
- 分宫卦象次序的变化
- 本体卦[7]
- 初爻(20位数)变:内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 第二爻(21位数)变:内卦方面,风山、雷泽、天火、地水对调。
- 第三爻(22位数)变:内卦方面,山地、天泽、雷火、风水对调。
- 第四爻(23位数)变:外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 第五爻(24位数)变:外卦方面,风山、雷泽、天火、地水对调。
- 第四爻(23位数)变回原爻(游魂卦):外卦方面,天风、水泽、火山、雷地对调。
- 内卦(末三位数)变回本体卦(归魂卦):内卦方面,天地、山泽、火水、风雷对调。
Remove ads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中亦有六十四卦的排列,其顺序为内卦按“乾一、坤二、艮三、兑四、坎五、离六、震七、巽八”之序排列,外卦则按“乾一、艮二、坎三、震四、坤五、兑六、离七、巽八”之序排列[8][9],先排外卦,再排内卦,但是本宫卦(本体卦)为例外,一定是放在同一个外卦的其他卦的前面,完整的卦序依序为:(将每一个卦由上而下看成二进制的数字(阳爻=1,阴爻=0),例如“火雷噬嗑”卦就是1010012 = 4110)
63, 56, 60, 59, 58, 61, 57, 62, 36, 39, 32, 35, 34, 37, 33, 38, 18, 23, 16, 20, 19, 21, 17, 22, 9, 15, 8, 12, 11, 10, 13, 14, 0, 7, 4, 3, 2, 5, 1, 6, 27, 31, 24, 28, 26, 29, 25, 30, 45, 47, 40, 44, 43, 42, 41, 46, 54, 55, 48, 52, 51, 50, 53, 49 (OEIS数列A125638)
Remove ads
Unicode编码
易经六十四卦符号 Yijing Hexagram Symbol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码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4D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