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電影譯製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電影譯製廠,全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影譯製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上譯廠上譯,中國唯一的譯製外國影視片的專業廠,創辦於1957年4月1日,隸屬於上影集團,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初創期的翻譯片組在上海市江西路福州路口的漢彌爾登大樓中,1950年6月,翻譯片組遷至萬航渡路618號(當時叫梵皇渡路,現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76年上海電影譯製廠搬遷到永嘉路383號,在這裡締造了1980年代譯製片的輝煌,邱岳峰畢克李梓蘇秀趙慎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曹雷尚華於鼎等眾多的譯製片演員都從這裡塑造了大量的經典形象。

目前地址是上海市虹橋路廣播大廈的19樓。上譯廠共有四個錄音棚。一般進口電影,發行商要為上譯廠提供5盤國際聲道,分別為原版電影(有對白、聲效和音樂)、空白版電影、電影聲效、背景音樂。譯製工作包括翻譯、初對、對口型、複對、配音、鑑定、補配、混錄等多道嚴格完整的工序。平均一部電影的譯製日期在20天左右。而配音環節只需要兩、三天[1]

Remove ads

歷史

1949年5月,上海電影界委派陳敘一率領導演周彥寇嘉弼及錄音師陳錦榮等人前往長春東北電影製片廠參觀、學習譯製工作流程。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12月29日,陳敘一等人返回上海,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正式籌建,辦公地位於福州路與江西中路口處漢彌爾登大樓的一間辦公室內。1950年2月,上海翻譯片組建成,組長陳敘一。初期陸續加入的配音演員有姚念貽張同凝蘇秀邱岳峰富潤生胡慶漢楊文元尚華等,翻譯有楊范陳涓肖章寇嘉弼岳路黎海生時漢威等,錄音師有陳錦榮張福寶梁英俊金文江等。[2][3]

1950年,翻譯片組譯製了它的第一部作品——蘇聯電影《團的兒子[4],除此之外,1950年還譯製了《鄉村女教師》《米丘林》等10部蘇聯影片。[3]

1957年4月1日,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成立[5],翻譯片組脫離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上海電影譯製廠[4],首任廠長柯崗,次任陳敘一。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斷中國電影文化事業的發展,1966年-1970年無翻譯作品。

1978年,上海電影譯製廠引進翻譯法國意大利合拍的《佐羅》(阿蘭·德龍主演),轟動全國,至少7000萬人觀看影片。

Remove ads

經典作品

更多信息 名稱, 導演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