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亚峰会
定期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亚峰会(英语:East Asia Summit, EAS),是每年一次由泛东亚地区16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是该会议的领导者。俄罗斯也于2005年申请加入,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第一届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此后的峰会都于每年东盟领导人会议之后举行,并同时在东盟十加三会议后举行。
Remove ads
参与国家
峰会起源
随着全球和地区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东盟1995年在第五次首脑会议发表的宣言中强调,东盟国家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努力加速东南亚一体化进程。会议还决定,每年举行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并欢迎其他亚洲国家的首脑参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造成灾难性损失,但也激发了各方推进地区合作的强烈愿望。同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聚首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2001年,由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26位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为东亚地区合作勾勒出发展蓝图。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决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
其后东亚峰会在东盟与中日韩峰会后举行。
历届峰会
2005年第一届峰会
在第一次会议之前,关于哪些国家将参与峰会有过激烈的讨论。[5]当时,东盟10+3的三国(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之间关系比较困难。[6]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加入,感觉上是为了平衡中国大陆的权力[7],这也意味着第一次峰会的成果比较有限。
美国没有出席会议,但是其盟友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加入,意味着东亚峰会的角色还需要进一步阐明。
2006年第二届峰会
第二届峰会于2006年12月13日,在菲律宾的宿务市举行。在峰会开幕时建立的信心有助于去定义东亚峰会未来的角色,以及和东盟10+3以及俄罗斯的关系。 由于台风尤特的影响,会议延至2007年1月才举行。[8]。峰会在2007年1月15日举行,大约在原计划日期之后一个月。
本届会议成果和概要记录在http://www.12thaseansummit.org.ph/innertemplate3.asp?category=docs&docid=3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亚峰会成员国签署了《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一项关于能源安全及生物燃料的准备、目标的宣言和声明。[9]
2007年第三届峰会
2007年11月21日,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东盟十国、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国领导人出席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讲话,着重阐述了中国大陆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5点看法和主张。与会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
2009年第四届峰会
原计划于2009年4月11日举行的峰会由于泰国国内形势严峻而取消。
2010年第五届峰会
2011年第六届峰会
2012年第七届峰会
2013年第八届峰会
2013年9日至10日在文莱举行,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8届“东亚峰会”。[10]
本届东亚峰会重点讨论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灾害管理、流行病控制,以及国际热点及地区问题等,并达成广泛共识。
有关粮食安全,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是东亚峰会实现长远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同时,粮食安全也与环境、能源、全球卫生和互联互通等东亚峰会关注的关键领域密切相关。
重点包括:
一、提高生产和供应链效率,加强信息共享,寻找最优方案;
二、加强健康管理,树立营养及健康生活方式意识;
三、解决影响粮食安全的环境问题,在水资源及渔业管理和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11]
东亚峰会领导人
未来潜在成员
俄罗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第一届东亚峰会,期望甚至要求成为正式成员,中国支持其成为成员。[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