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泓炮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泓炮台,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现隶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1]。
简介
北洋护军在刘公岛共筑6座炮台:东泓炮台、迎门洞炮台、旗顶山炮台、南嘴炮台、黄岛炮台、公所后炮台,有各种口径大炮54门,其中口径200毫米以上大炮13门。东泓炮台是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2]。
东泓炮台又称东风梢炮台,是刘公岛最东端的炮台,1890年建成,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地下掩体组成。地上炮台设120毫米口径和240毫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毫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合计14门炮。其中240毫米口径炮由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炮身长840厘米,炮口最大仰角22度,俯角5度,有效射程6000米,是后膛来复线式炮。炮台火力覆盖刘公岛东部海面以及南北两海口,并与日岛炮台及威海湾南帮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封锁威海湾南口[2]。
地下掩体开掘山崖筑兵舍20间,每间大约22平方米,共可驻军500人。另设火药库、弹药库。炮台、兵舍、弹药库之间有坑道连通。坑道用花岗岩砌成,石结构,拱券穹顶,宽3.2米,全长430米,最高处4米[2]。
东泓炮台建成后,由总兵张文宣率北洋护军驻守。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中,该炮台协同日岛炮台、南帮炮台重创多艘日舰,后被南岸日军炮火摧毁而弃守[2]。
1988年东泓炮台作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东泓炮台的地下掩体、兵舍等部分保存至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按原炮1比1的比例复制了一门240毫米口径德国克虏伯炮,安放在原炮位,同时清理修复了地下坑道、兵舍及周边环境[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