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储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储券
Remove ads

中储劵,全称是中央储备银行券,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汪兆铭政府在其控制区发行的货币。1941年1月6日,汪精卫政府设立的中央储备银行正式营业,并发行中储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5月31日,汪精卫政府下令禁止法币流通,开始以50比100的比率兑换原有的“法币”。截止到1945年9月,中储券共发行4.6元。

事实速览 中央储备银行券, 使用地区 ...

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正式发布《伪中央储备银行钞票收换办法》,将法币与中储券的兑换率确定为1:200。据历史学家黄仁宇回忆,当时他跟随郑洞国昆明取道柳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自己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柳州理发一次的法币,够在上海高级理发店理上一年;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等等,由此让他和把那些从大后方出来的人充分享受到了“抗战胜利果实的滋味”。

1945年11月,中储券被宣布禁止流通。中储券开始发行时,如果持有100元法币,被迫兑换50元中储券;到1945年,50元中储券只能换回0.25元法币。沦陷区小户人家,大部分因此破产

Remove ads

钞样

民国二十九年版

更多信息 图像, 面额 ...

民国三十一年版

更多信息 图像, 面额 ...

民国三十二年版

更多信息 图像, 面额 ...

民国三十三年版

更多信息 图像, 面额 ...

民国三十四年版

更多信息 图像, 面额 ...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