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革命实践研究院
臺灣培訓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革命实践研究院,简称革实院,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负责人才培育与干部培训的部门,于1949年10月设立于阳明山,之后陆续在木栅中兴山庄之间来回搬迁。现址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大楼,现任院长为林宽裕。
Remove ads
历史
由于大陆局势在1949年逆转,中华民国总统暨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决心加强党政军干部训练,以发扬革命精神。同年7月初,蒋中正下令筹设并于7月26日核定名称为“革命实践研究院”[1]。革实院下设八组及设计委员会,由蒋中正兼任院长,万耀煌为主任,其教育宗旨为“恢复革命精神、唤醒民族灵魂、提高政治警觉、加强战斗意志”。10月16日,第一期研究员入院受训。由于革实院成立于草山,故又被称“阳明山庄”[2]:137。革命实践研究院开学,蒋说明成立研究院之意义,在使受训干部,厚植践履笃行之志节[3]:62。协助政府机构播迁台北,党政要员、国民大会代表、学者专家及国军各部陆续撤往台湾。
1950年1月5日,蒋中正在革命实践研究院讲:“要构成一个公正无私的监察系统,要选择最积极优秀的干部来充任政工人员,务使命令贯彻,纪律严明。而要作到这一步,首先就要从改革政工制度作起。”[4]3月,蒋中正于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讲述“复职的使命与目的”,说明革命失败之原因,与今后成功之要旨[3]:64。4月,蒋中正莅临革命实践研究院讲演“民族正气”,阐释“养气持志”、“自反工夫”之意义[3]:64。5月16日,蒋中正在革命实践研究院讲演“军人魂”,又名“革命军人成功成仁之要义”[3]:64。1951年11月,蒋中正于革命实践研究院讲演述“改造教育与变化气质”[3]:69。1952年4月,蒋中正于革命实践研究院讲演述“土地国有的要义”[3]:70。
因阳明山庄房舍不足,于1953年7月于台北木栅(今文山区)开山填地,赶建了中兴山庄,作为革实院的分院[5],分批整训各级人员,加强思想灌输,形成“革命实践运动”[6]:118,同年年底正式开班,马鹤凌即第一批学员[5]。中兴山庄位于木栅路北侧土地曾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木栅疏散办公室使用[7],南侧土地则的秋瑾堂、育乐室、民众会堂、保健所等设施约建于此时[8]。
1958年,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邓传楷及中兴山庄革命实践研究院分院主任任觉推动成立“中兴托儿所”(今私立中山国小),位在中兴山庄东侧[9]。



Remove ads
1959年10月1日,阳明山庄原址拨交总统府直属国防研究院使用,以培训能研究攻略与战略综合运用的党、政、军高层领导人才,革实院则迁往中兴山庄与分院合并。1967年,私立再兴中学迁校至中兴山庄东侧。蒋中正在1975年去世后,院长名位永远保留,用申崇戴之赤诚,并自1975年7月1日起明定革命实践研究院直隶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10]:23。1975年9月28日,革实院与国防部交换使用权,再度迁回阳明山庄,党部自购的中兴山庄则移交“总政战部青邨干部训练班”(青邨)使用。
1994年1月19日,革实院二度迁往中兴山庄。截至1999年11月31日,革实院累计学员104,973人次[5]。
阳明山院本部与木栅分院的定位是分工而互补的,阳明山庄本院之教育目的,在造就反攻大陆联合作战的干部,使能胜任党、政、军各部门的领导及幕僚业务,工作对象主要是对大陆,中兴山庄分院之教育目的,则是以建设台湾为重心,造就地方重要干部,强化党在地方工作中的基础,如何根据三民主义中的原则,来建设台湾,工作目标主要是台湾[11]。
国民党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失利后,10月25日第15届中央委员会第154次中常会通过,将革命实践研究院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年10月18日,中常会考量外界易将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国家发展委员会、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等单位混淆,而革命实践研究院具有鲜明的国民党教育训练机构印象,因此通过恢复旧称“革命实践研究院”[12]。
Remove ads
圆山、石牌军官训练班
圆山军官训练班(又称圆山训练班、圆山训练团)是革命实践研究院下的分支机构,目的是加强中、高级军官的训练,1950年5月21日设立在台北市大直[13](在日治时期原为国民精神研究所),由日籍军事顾问组成的白团成员授课。之后因美方对于白团的反对,白团成员在1952年7月辞聘20多人,圆山军官训练团亦结束并搬到台北县北投镇石牌[14][15],圆山训练班的基地则在1954年,改由高雄市左营迁至此的海军总司令部进驻[16]。
迁到石牌的军官训练班以“国防部兵学研究会”、“实践学社”的名义运作[15],在1952年11月27日入学上课[13],场地借用石牌国民学校的教室、礼堂、操场(迁出后成立石牌国中)[14],仍由白团成员授课,并被外界称为“地下国防大学”,其主要向中、高级军官教授战史、军事哲学等军事理论,及实战指挥、各种兵棋演习、现地演习等[17]。1964年8月,实践学社结束,另设“实践小组”[15]。
Remove ads
职掌
根据《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规程》,革命实践研究院掌理培育人才与训练干部,增进本党的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三民主义、本党政策与国家发展策略,提供本党决策参考等相关事宜。
历任院长
Remove ads
著名学员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