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为因一起2015年于日本京都发生的车撞人交通意外,被误报为“碰瓷”的新闻。该虚假新闻事件发生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黄金周期间,借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引发大量讨论。而虚假新闻事件的反转也具有戏剧性。

本体事件

杨女士(68岁),一家五口参加日本6天旅行团,福建厦门出发,团费每人7400元。[1]在2015年8月21日下午于日本京都祇园町歌舞练场发生交通意外,被日本一女司机的汽车碰撞。事件发生后报警处理,最后与女司机私下和解,结果为女司机赔偿伤者十万日元[2]。9月16日厦门市第一医院出具脚伤MRI报告。[2]

误传为“碰瓷”风波

碰瓷”为北京地区的地方方言,指的是骗徒借称财物损毁,要求无辜者承担赔偿的行为;目的为欺诈钱财。后这类行为从财物损毁演变到身体损伤等,而成为交通事故,通常骗徒会要求事主“私了”(不通过警察备案而私下协商赔偿);日语中对后者这类以交通事故为掩护进行的欺诈,称之为“当たり屋”。

风闻言事

新浪微博上名为‘小小小力SAMA’用户(为一位在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听闻有中国游客碰瓷讹诈十万事件,自己进行了较为粗糙的调查,认为此事为真,而在微博发出,并且贴出了同学拍摄的当地公告照片[2]。其称手头资料为其微信朋友圈上的其他用户处得到。

新浪微博名为‘凤凰李淼’用户,带V账号(新浪认证),备注为“凤凰卫视驻东京首席记者 李淼”,因为其在日身份,被询问该事件,而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并且在10月5日发布了《独家:日方称“中国老人在日碰瓷索赔10万”属实》消息[3]。其中公布了采访录音,之后言及中国游客在日的不文明行为。

职业媒体人的介入使得该事件升级,而引起了广泛转发。

记者陈述

针对不信任意见,李淼在微博上发布了其与日本袛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的采访录音[4]

转折

微博名为‘青草八六’用户(8月21日事件游客所在旅行团领队),于10月5日出来发言。指称交通意外事件为真[5],且稍后晒出了自己的机票与入境记录[6],并提供了当时当事人赴医院的诊断书[7]

以上举动令之前凤凰主导的事件发生转折。大陆的媒体《环球时报》也在10月6日于新浪微博上发表文章反驳之前凤凰新闻的“碰瓷”说法,且非常针锋相对地,模仿之前凤凰新闻标题句式,使用标题《独家调查:京都中国老人“碰瓷”?假的!》[2][8],其中采访了之前凤凰方面未予以采访的交通事件当事人家属。

日方就不实信息道歉

10月6日深夜,京都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向凤凰卫视记者发去《道歉与更正》,指出之前发布的通告有不符合事实的表述[9]

而中央电视台在10月9日报道中称,作为通告发布人的村上茂未经协会同意擅自发布通告,祗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已要求其辞职[10]

记者致歉

记者李淼在10月6日与10月7日分别发布了两条微博[11][12],更新该事件的情况,其中对之前的采访进行了反思。

背景

2006年末,中国大陆的南京发生了一起事件,后成为争议非常大的民事诉讼案件——南京彭宇案。其核心争议在于法官判决逻辑的表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13][14]。在此案之后,中国大陆持续不断地出现了许多“好心扶摔倒老人反被讹”和“老人摔倒无人敢搀扶”的现象与新闻报道。舆论多认为这与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带来的社会风气变动有关。

而该事件的影响为,媒体乐意为发行量、点击率等因素而报道此类消息(即黄色新闻);公众也容易对该类纠纷事件中的老人套用“碰瓷者”形象。

在这一虚假新闻的传播中,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潜移默化地起到了强化与放大作用。

而随2014年开始的中国大陆赴日旅游人数激增[15](且该趋势延续至2015年[16]),许多游客在赴日观光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以及与当地原住户的争端,也事实成为了媒体的报道焦点。

Remove ads

反响

该虚假新闻出现的时间点,正好为中国大陆的国庆黄金周,新浪微博为事发平台的该事件,也因此收获较高关注,而引发网友热议。

央视新闻中也针对该事件发展做出了分析,并且对涉事记者提出了批评[17]

日方当事机构在虚假新闻事件后针对性提出道歉与更正[9],在10月9日,祗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做出对通告发布人辞职的要求[18]

日本的部分媒体也开始关注该事件在中国大陆的热议情况[19]

参见

参考与引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