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研究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3月1日,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共有两院院士17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下设10个职能部门,34个直属研究所[1]。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1936年9月,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在青岛江苏路19号设立了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以开展山东地区农业改良的相关试验研究。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产研于同年12月移至北京。1938年4月,产研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托建立了中央农事试验场,其办事处设在北京西城鲍家街21号的民国大学旧址,实验农场则设在西郊的白祥庵村,新所址、实验室的建设也在白祥庵村展开。同年9月,中央农事试验场并入产研。1940年6月1日,中央农事试验场更名为华北农事试验场。1943年10月15日,白祥庵村的北京本部新楼完工,实验室、办公室随后迁移至此。在这段时间中,华北农事试验场不断接管其它华北地区已有的试验场,同时也新建了一批试验场,形成了遍布华北地区的试验场网络,1943年年末时本场与各支场共计有员工636人。[2][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中旬国民政府接收产研,其农业部分由中央农业实验所接收,成为北平农事试验场;林业部分由中央林业实验所接收,成为北平林业试验场,畜牧部分由中央畜牧实验所接收,成为华北畜牧兽医工作站。在此期间,由于人才缺乏与管理不善,除北平农事试验场有零星研究成果外,其余单位的研究工作已完全停顿。[4]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农事试验场与林业实验所、畜牧试验所、兽疫防治处和河北省农业改进所于同年5月1日合并成立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5][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计划经济建设,农业增产任务很大。为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统一全国农业科学工作的领导,中央农村工作部于1954年9月16日批准农业部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1957年3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所址上成立,丁颖院士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同年4月15日农业部发布通知,原属农业部直接领导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科学研究所、兰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筹备处、镇江蚕业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筹备处均交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7]
1964年10月14日,丁颖院长因病离世,次年7月19日,金善宝接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军宣队于1967年12月27日进驻农科院,工宣队于1969年1月进驻农科院。文革开始后,大批职工被下放,大量实验农场被侵占,科研机构也遭到削弱。1970年8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关于农科院、林科院体制改革的报告”批示,“同意报告第三次下放的方案,作为第一步。留下的新机构620人,待再审查一次另批。”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并为中国农林科学院[8]。1978年3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恢复建制。
2022年8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落户上海。[9]
Remove ads
机构设置
根据有关规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设机构为副司局级。中国农业科学院设置下列机构:
- 办公室
- 科技管理局
- 人事局
- 财务局
- 发展建设局
- 国际合作局
- 成果转化局
- 重大任务局
- 直属机关党委
- 监察局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蔬菜花卉研究所
-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蜜蜂研究所
- 饲料研究所
-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生物技术研究所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农业信息研究所
-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农田灌溉研究所
- 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
- 棉花研究所
- 油料作物研究所
- 麻类研究所
- 甜菜研究所
- 果树研究所
- 郑州果树研究所
- 茶叶研究所
-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兰州兽医研究所
-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上海兽医研究所
- 草原研究所
- 特产研究所
- 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沼气科学研究所
-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烟草研究所
- 都市农业研究所
历任院长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