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以下简称《预备名录》),理论上是推荐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的候选名录。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立〈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工作的通知》[1][永久失效链接],《预备名录》项目被推荐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后,将不再《预备名录》中保留,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差异现象,主要表现于:
- 在首批《预备名录》于2006年公布前有关名录中的许多项目实际早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如五台山和海坛风景名胜区等;
- 在次批《预备名录》于2009年公布前有关名录中的部分项目实际提前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如恒山和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等。
第一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17处):
- 云南
- 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 (已登入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13处):
Remove ads
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18处):
- 北京
- 房山岩溶洞穴及峰丛地貌
- 河北
- 承德丹霞地貌
- 辽宁
-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
- 江西
- 鄱阳湖湿地
- 湖南
- 万佛山-侗寨省级风景名胜区
- 贵州
- 兴义锥状喀斯特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8处):
- 四川
- 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