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
Remove ads

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是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广州市的县级党部,成立于1924年,在1949年瓦解。

事实速览 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 书记长 ...

广州是广东省首府,也是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在民国早期主要的活动地区,因而国民党中央机构和广州市地方组织的活动往往重合。1924年以前国民党的广东省、广州市党组织机构未有严格划分,即使分立之后,广东省党部也经常和广州市党部一起联合进行重要的政治活动。

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组建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广东广州召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三届一中全会则进一步“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组织,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我党则为之建立”。会议还决定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党团性质的秘密小组在国民党内贯彻共产党的纲领和政策”,努力争取“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1]

1923年10月6日,苏联顾问鲍罗廷应孙文邀请,前来广州协助中国国民党进行改组工作。鲍罗廷特别提到在广州和第二中心上海组织国民党的“坚强团结的核心”,鲍罗廷的建议,得到孙等国民党领导人的采纳。25日,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举行。广州作为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先行点,会后由吴铁城等主持进行党员登记,大量吸收新党员,并开始建立区党部、区分部等基层组织。10月28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廖仲恺、邓泽如、孙科、鲍罗廷、杨庶堪、林森、吴铁城、谢英伯、谭平山等出席会议,推廖仲恺为主席。会议除商讨改组事宜外,讨论了广州市党部的组织问题,拟设立广州市党部、区党部、区分部,并在广州组织登记委员会,办理党员登记事项。推定邓泽如吴铁城谢英伯谭平山(中共跨党党员)为登记委员,以吴铁城为主任。

1923年11月11日,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全体党员大会举行大会,到会2000多人,决定以广州为试点进行改组,重新登记党员,并依警察区域划分为12个区,组织广州各区党部和66个区分部,以及铁路、兵工厂 的3个特别区党部。廖仲恺代表孙文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国民党建立完备的组织,“阐我党纲,扬我党誉,俾本党日臻于昌盛。”12月23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假座广州市政厅举行第十九次党务会议。会议再次就组织广州市党部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初步议定广州市各区分部、区党部、市党部,应由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托秘书处,根据章程,派员组织;市党部设执行委员7人,互推秘书1人,区党部设执行委员5人,互推秘书1人。当时广州全市有国民党员3649人(国民党一大时增至8218 人)。中共党、团员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杨石魂周其鉴周文雍张善铭郭寿华郭瘦真等22人,分别当选为国民党广州市一、三、四、十区的区党部或区分部委员[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全国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合作随之正式展开。国民党在苏联的帮助下,从革命性政党改组为苏联式的党国制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后,由于统治范围局限(当时广东仍存在陈炯明邓本殷等反对广州政府和联俄容共的势力),广东各县市国民党党务工作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直接管理,中央组织部派员到各地,组织或改组党部。孙文鉴于广州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地位重要,遂决定将广州市党部建成特别市党部,与广东省党部地位平等,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并指派吴铁城、孙科等为筹备委员[3]

1924年4月2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23次会议,指定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候选人为孙科、马超俊、吴铁城、邓慕韩、方瑞麟、伍智梅、黄季陆、陈兴汉、邝达生、潘歌雅、曾西盛、覃超、徐苏中、阮啸仙、罗迈、叶素志、赵锦雯、唐允恭、唐云翔、谢良牧、陈安仁、梁龙、高冠天、林黄卷、邓青阳、吴荣新、陈其瑗等27人。监察委员候选人为黄隆生、刘芦隐、赵士觐、古应芬、陈树人、邓演达、 张民达、范其务等9人。4月25日-27日,广州各区投票选举,28日开票。5月5日选举完成,投票总数6252张,废票400张。广州市党部第一届执监委,当选的执行委员是吴铁城、孙科、潘歌雅、马超俊、 陈其瑗、黄季陆、罗迈、陈兴汉、方瑞麟。候补执行委员赵锦雯、阮啸仙、伍智梅、曾西盛、邝达生。监察委员黄隆生、刘芦隐、陈树人。候补监察委员张民达、林云陔、 邓演达[4]

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之后分别订定章程。监察委员会章程于5月26日提交中央执委会第31次会议修正通过。执行委员会章程于5月29日提交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2次会议修正通过。6月1日,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孙科黄季陆向中央党部提案,请制止共产党活动,遭到孙文拒绝。6月3日,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选举黄季陆方瑞麟陈其瑗为常务委员,孙科为组织部部长,吴铁城为宣传部部长,马超俊为工人部部长,陈兴汉为实业部部长,陈其瑗为青年部部长,伍智梅为妇女部部长,并择定南堤广东支部原址为办公地点。广州特别市党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大体上与其他省市一样,唯独实业部的设置各地党部未有,设立目的是加强与工商界的联系。

1924年7月6日,广州特别市党部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也是国民党一大会址)召开成立大会,广州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所在地及统治核心区,以及国共合作的根据地,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特别市党部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大会参加者有孙文的代表林森、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汪精卫、中央监察委员会代表张继等,广州特别市党部委员孙科、陈其瑗、吴铁城、马超俊、潘歌雅等以及广州市各区分部党员和联义社、总工会、机器总工会等代表。孙科任大会主席。孙科在大会所作报告中指“因为广东为国民革命策源地,广州市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党员甚多,地位较为重要,故称特别党部,与省党部同等重要,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中央党部有命令,则由市党部直接发交区党部分部,故市党部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而区党部亦直接受市党部监督,此为本党之系统及纪律所定。”林森、汪精卫也发表了讲话。在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拥有区党部12个,区分部最多时达250多个[5][6][7]

7月20日,广州特别市党部在广州召开首次“青年党员大会”,出席者200余人。大会发表了一项宜言,指出:“现在列强帝国主义四面交侵的时代……必要先把我们的国家,放置于平等独立自由之地位……中国惟一的革命党,无人不承认就是中国国民党……舍实现三民主义外,更没有其他拯救全国国民出死入生的路途……中国国民党更有足令人信服的就是他有一个为国人及外人所称做“中国国宝”、“中华民国国父”的首领……设使我们全国国民,都一致起来拥护这个举世敬重,一国无双的首领,则我国的地位,早已和列强并驾齐驱”。大会最后号召广大青年信仰三民主义,加入中国国民党。这一宣言是尊称孙文为“国父”的最早文献之一[5]

1925年10月20日至26日,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2月,广州特别市党部第47次会议对执行委员会的机构作了调整,改实业部为商民部,并改选了各部部长和常委,选举孙科为组织部部长,陈其瑗为宣传部部长,吴铁城为工人部部长,傅秉常为商民部部长,陈其瑗为青年部部长,唐允恭为妇女部部长,常务委员为陈其瑗、潘歌雅、黄季陆。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举行。2月,广州特别市党部召开第50会议,因为常务委员黄季陆投靠了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党部,不在广州、 潘歌雅辞职,改推孙科、吴铁城为常务委员,并以各部部长应推专员担任为由,改推谢瀛洲为青年部长。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广东省逐渐由国民政府的中心变为大后方。7月27日,由于吴铁城、傅秉常相继辞职,改由陈其瑗兼任工人部部长,简琴石任商民部部长。8月9日,谢瀛洲因病改由陈嘉蔼接任青年部部长。

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讨论迁都问题后,12月7日,广州国民政府与国民党中央党部停止办公,并于1927年1月1日由广州迁往武汉

Remove ads

清党以后

1927年4月15日,广东国民党军政当局反共派李济深等人发动响应蒋介石四一二清党事变四一五事件,捕杀或驱逐此前加入国民党的中共跨党党员和亲共国民党左派。

1932年5月,市党部第四届执监委任期届满,经过改选,由西南执行部批准,产生第五届执监委。以林时清、周棠、霍广河、程岳恩、刘纪文、陆幼刚、谭惠泉等7人为执行委员,胡文灿、邹卓立、林颂福、李仲仁、刘重明等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以徐乙垣、何启澧、程鸿轩、黄河沣、林树巍等5人为监察委员,以骆鸣銮、李直、伍智梅等3人为候补监察委员。

1934年5月,市党部第五届执监委任期届满,6月进行改选,经西南执行部批准,产生广州市党部第六届执监委。以林时清、霍广河、刘纪文、陆幼刚、谭惠泉、周棠、程岳恩等7人为执行委员,林颂福、胡文灿、刘重明、曾乃祯、李仲仁等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以林树巍、黄河沣、何启澧、徐乙垣、程鸿轩等5人为监察委员,李怀霜、骆鸣銮、伍智梅等3人为候补监察委员。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广东国民党主政者陈济棠下野,广东党政军进一步中央化。8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改组广东省及广州特别市党部,废执行委员制,改采用特派员制度,由陈立夫负责视察和指导省市两党部党务。国民党中央派遣方少云罗伟疆邢森洲陈绍贤刘石心曾三省黄文山伍智梅陈宗周黄范一李大超等11人为党务特派员,办事处书记长陈宗周,接管广州特别市党部。14日和15日广东省、广州市党部特派员办事处接收广东省、广州市党部。1937年6月,广东全省取消县党部执、监委制。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展,共产党再次获得合法活动地位。

战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解放军发动广东战役。国民党广州市党部瓦解。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