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国国民党江苏省的组织。1949年1月7日,有党员86075人[1]

历史

更多信息 1933–1936, 1938–1944 ...

背景

1906年春,于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1912年,同盟会和其他革命组织进行五党合并后,建立参加国会选举的选举型政党国民党,改称国民党江苏支部。1913年,中华民国南方爆发反对袁世凯的癸丑之役(二次革命),袁世凯要求解散国民党。1914年,孙文在东京另建立中华革命党,原改组为中华革命党江苏支部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联俄容共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在广州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密派遣江苏代表刘云昭等回江苏,在5月建立中国国民党江苏省临时党部。

当时,江苏的共产党相较国民党活跃,人数更多。根据国民党一大和中共三大决议,江苏各地共产党员均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全省先后建立松江、吴江、铜山、海门、崇明、丹阳、青浦、睢宁、昆山等12个国民党县党部。

建立

根据《各地党务进行计划案》规定,当一省内有5个县(市)正式党部成立时,应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执行部派员至该省召集全省党员代表大会。1925年2、3月,江苏省已有松江、吴江、铜山等5县成立了正式党部,本应召开全省代表大会,以成立省党部。临时省党部报告上海执行部要求迅速召集省代表大会,但上海执行部却置之不理。1925年6月底,国民党中央决定于9月召开国民党二大,要求江苏省于会前成立正式党部。

为了如期成立省党部,临时省党部经过上海执行部的特准,改为通信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省监察委员,并根据中国国民党总章的规定,1925年8月23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即江苏省第一届执监委员会。新选举的20余名执监委员及候补执监委中,有9名为共产党员,因此受到国民党内一些反共人士的反对,认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完全被“共产分子”所把持,由此在党内开始出现矛盾和斗争。

清党以后

1925年3月孙文死后,国民党内的国共矛盾进一步升温。1927年4月10日,刚由上海迁至南京不久的江苏省党部,被国民党内的反共分子组织捣毁,省党部委员张曙时等人被逮捕。共产党员所任执监委员、候补委员被逮捕、关押、处决。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彻底“清党”的四一二事变,进一步捕杀此前加入国民党的中共跨党党员和国民党亲共左派人士。第一届国共合作的江苏省党部到此结束。

随后,江苏省党部在半年之内被国民党中央先后多次派人改组,并实行大规模“清党”。最后被改组成江苏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下级组织在频繁的改组中更是纠纷丛起。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委派各县党务指导委员,办理全省党员总登记,组织基层党部。国民党中央决定于1929年3月召开国民党三大,为了及时选出江苏参加全国三大的代表,江苏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决定各县在1929年1月召开县代表大会,选举出席江苏省代表大会的代表。2月8日,中国国民党江苏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开幕,16日闭幕。

之后数年,在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下,江苏省党部经历多次改组,依次命名为:江苏省特别委员会、江苏省党部临时执监委员会、江苏省党务维持委员会、江苏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第二届江苏省执监委员会、第三届江苏省执监委员会、第四届江苏省执监委员会、江苏省特派员委员会[1]

中日战争爆发后,江苏省党部从镇江县依次迁往扬州兴化溧阳屯溪兴化、苏南、绩溪,直至1945年10月15日迁回镇江办公[1]

1947年,省党部先后改组为第五届江苏省执监委员会、江苏省党团统一委员会。1949年,省党部陆续瓦解。1950年,省党部主任委员丁治磐被免职[1]

Remove ads

代表大会

  • 第一次:1929年2月
  • 第二次:1931年8月
  • 第三次:1932年12月
  • 第四次:1947年2月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