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攀雀

攀雀科攀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攀雀
Remove ads

中华攀雀学名Remiz consobrinus)为攀雀属的一种鸟类,俗名洋红儿。该物种于1870年由斯文豪首次描述。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及俄罗斯。攀雀科共有10种,它们与真正的山雀相似,但具有制作独特悬挂巢的特征。它们栖息于开阔的田野和湿地,具有尖锐的喙端,雌雄外形相似。[2]

事实速览 中华攀雀,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描述

这些鸟类的身长约为11 厘米。它们是小型、颜色淡雅的芦苇鸟,喙尖细,经常以10至20只的小群体出现。 中华攀雀顶冠为灰色,自额先向后具有黑色过眼纹,背部为棕色,尾部则为凹形。体长约11厘米,体重约9.1克,翼长约55.4毫米,嘴峰长约10.5毫米,喙宽度约3毫米,喙厚度约3.8毫米,跗跖长约13.1毫米,尾长约43.6毫米。[3]

雄鸟: 头顶和颈背呈灰色,黑色面罩从前额延伸并有白边。栗色的背部、半项圈及翼覆羽与飞行时的深色翅膀和黑色尾羽形成对比。白色的腹部带有淡黄色。

雌鸟: 面罩为棕色。上半身较棕,缺少栗色。

分布

华北的芦苇荡和沼泽地;越冬于华南。[4]还分布于朝鲜、日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沙市[5]

栖地与行为

中华攀雀主要分布于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北部的芦苇丛和沼泽地中。它们无论繁殖期还是非繁殖期,都栖息于农牧区、湿地以及咸水池塘中。它们经常以10至20只的小群体出现。[6]

它们在中国南部过冬。

鸣声: 非常细长的“tseeoo”、“sseeoo”。

中华攀雀是食虫性的,主要以昆虫幼虫蜘蛛毛毛虫为食,有时尤其是在冬季,它们也会吃小种子

这种鸟类擅长攀爬,能单腿悬挂并用另一只脚取食。

繁殖

雄鸟选择一棵3至15米高的树来搭建。中华攀雀的巢是一件建筑学上的奇迹,形状像一个梨形的钱包。巢由一个管状附加物延伸,并提供侧面的入口。

雌鸟会将巢的内部整理好,通常会产下5至10颗,并独自孵化12至15天。当幼鸟长大后,巢会变形并部分解体。它们会回到巢中睡觉15至20天,然后离开。

保育状况

由于中华攀雀的数量正在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7]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