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贼鸥
贼鸥科大贼鸥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贼鸥(学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为贼鸥科贼鸥属的鸟类,环球分布。它是一种候鸟,在热带海洋过冬。在中国大陆,出现于山西、江苏、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的北极地区。[2]
Remove ads
分类
其关系尚未完全解决;其线粒体DNA与大贼鸥最为相似,[3] 但从形态和行为来看,它与小型贼鸥(如贼鸥)更接近。最可能的解释是大贼鸥与某一种小型贼鸥之间发生了广泛的杂交,从而形成了一个最终演变成为中贼鸥的杂交种群;或者是中贼鸥与南半球贼鸥某一种之间发生了杂交,而大贼鸥则是这一杂交后代,可能直到15世纪才出现。[3][4] 根据骨骼和行为特征来判断,前者似乎更有可能,因为中贼鸥与“Catharacta”贼鸥有几个相似之处,而大贼鸥似乎与其南半球的亲缘并无太大差异。
中贼鸥与大贼鸥之间的mtDNA差异是目前分析过的两个脊椎动物物种之间最小的之一,甚至小于广泛分布物种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这种显然的杂交能力导致了南半球和大贼鸥分别属于不同属的做法被废除。
词源
"jaeger" 这个词来自德语 Jäger,意为“猎人”。[5][6] 属名 Stercorarius 是拉丁语,意为“粪便的”;这是因为贼鸥在追逐其他鸟类时,这些鸟类排出的食物曾被误认为是粪便。种名 Pomatorhinus 源自 古希腊语 的 poma, pomatos,意为“盖子”,以及 rhis, rhinos,意为“鼻孔”。[7] 这指的是鼻膜,这是中贼鸥与其他贼鸥共同的特征。尽管有时会被错误地称为波美拉尼亚贼鸥,但该物种的名称与波美拉尼亚这个波罗的海地区无关。[8]
描述

这种贼鸥的长度范围为46至67 cm(18至26英寸),翼展为110至138 cm(43至54英寸),体重为540—920 g(1.19—2.03磅)。[9][10][11] 成鸟的最大长度包括其在繁殖季节延长的尾羽,约为10 cm(3.9英寸)。中贼鸥的识别因其与贼鸥的相似性及存在的三种形态而变得复杂。中贼鸥比普通鸥大。它们更为笨重,翼展更宽,且不如贼鸥那样具有隼的外形,但展现出相同的羽毛变化范围。其飞行较小型物种更为平稳。它们有许多刺耳的咯咯叫声和其他类似 which-yew 的声音。
浅色形态的成鸟中贼鸥背部呈棕色,腹部主要为白色,初级翅膀羽毛为深色,带有白色“闪光”。头部和颈部呈淡黄色,带有黑色头顶。深色形态的成鸟为深棕色,中间形态的鸟类则具有稍浅的腹部、头部和颈部。所有形态都有白色翅膀闪光,这在翅膀下方显示为诊断性的双重闪光。在所有形态的繁殖期成鸟中,两根中央尾羽比其他尾羽长得多,呈勺形,并从水平面扭曲。幼鸟的识别更加困难,单凭羽毛难以与远处的贼鸥区分。
行为

此物种在古北界的北极地区和北美洲的极北地区繁殖。它们在北极的苔原和岛屿上筑巢,在草垫中的凹陷处产下2-3枚橄榄棕色的卵。像其他贼鸥一样,当有入侵者(包括人类)靠近其巢穴时,它们会飞向入侵者的头部进行攻击。虽然它们无法造成严重的伤害,但这种经历令人感到惊恐和疼痛。
这种鸟以鱼、腐肉、残渣以及大小不等的小型鸟类为食,甚至包括普通海鸥和啮齿类动物,尤其是旅鼠。它们会盗食寄生其他鸥类、燕鸥甚至北方塘鹅的捕获物。像大多数其他贼鸥物种一样,它们全年都延续这种掠夺行为,显示出极大的敏捷性来骚扰其猎物。目前已知只有大黑背鸥、白尾海雕和金雕会捕食成年的健康中贼鸥。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