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节日

常態性的慶祝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节日
Remove ads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Thumb
农历新年
Thumb
复活节
Thumb
端午节

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东亚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圣诞节复活节佛诞等。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各国的国庆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

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互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如上元节上巳节七夕等皆非假期,而华人三大节日则都是假日。

历史

Thumb
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人们庆祝节日,绘于17世纪

节日自古以来即在人类文化与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所有文化中皆有节庆的存在[1][2]。节日在现代仍具意义,无论是在私人或公共领域、世俗或宗教生活中皆如此[3]

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对节日极为依赖,这些节日具有社群性与行政功能[4]。例如罗马的农神节可能对今日的圣诞节与嘉年华庆典产生影响。早期的节庆多与社交活动、宗教信仰或自然周期相关[5]。有些特定节庆已历数世纪而存,整体而言,节庆的发展可追溯数百年,例如加纳的某些传统节庆甚至早于15世纪欧洲殖民时期[5][6][7]

节庆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兴盛[5]。如1947年创立的亚维农艺术节爱丁堡艺穗节,对塑造现代节庆模式具有深远影响[8]。到了21世纪,艺术节庆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主流[3]

当代的节庆活动除了保有其文化与社会功能,也常作为全球各地吸引游客的方法。[9][10]

传统

许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有关,文化与宗教透过节日紧密相连。重要的宗教节日包含圣诞节犹太新年侯丽节开斋节开斋节等节日多是标示一年的始末;而丰收节等则是庆祝节气的变化。国家在战争中胜利或是重大建设也可以成为节日,例如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为庆祝战胜利比亚而新设节日。[11]

世上有各式各样的节日,多数国家会有传统活动以庆祝重要的日子或是事件。大多数节日的高潮会与食用特定的食物连结,人们齐聚共食纪念节日。[12]

种类

节庆的规模各异,从举办地点与参与人数来看,其范围可能从地方性到全国性不等。[5]例如,音乐节常常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使其同时具有地方性与全球性。[13]然而,“绝大多数”的节庆都是地方性的、规模较小且具民众性质的活动[14]。节庆数量之多,也使得量化其总体数量变得非常困难。[3]节庆之间的差异也极为显著,远超越神圣与世俗、乡村与城市、民间与官方等二元对立的分类。[14]

宗教节日

在许多宗教中,节日为纪念神明而有一系列活动[15]。多数宗教节日在每年的固定日子庆祝,而逾越节复活节流动节日英语Moveable feast可能以阴历农历等不同历法决定日期。例如赛德节英语Sed festival庆祝法老登基第30年,后每3或4年庆祝一次。[16]

阿散蒂人多数传统节庆皆与被视为神圣的公告地点(gazette sites)有关,这些地点通常保存着丰富且原始的生物资源。因此,这些年度节庆的举行有助于维持这些自然保护区的活力,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育[17]

伏都教节贝南重要的宗教节日,亦吸引邻近的多哥加纳等国参与,因为这些国家在文化与传统上极为相似。该节日是因伏都教而举行的节日[18]

基督教教会年历中,有两大主要节庆,即“主的诞生节”(圣诞节)与“主的复活节”(复活节)。此外,几乎所有受基督宗教影响的国家都有主保圣人节英语Patronal festival,纪念当地的主保圣人。在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的教会年历中,一整年中还有大量的次等节日,用以纪念各位圣人、神圣事件或教义。在菲律宾,一年中每天至少都有一个宗教节日,其来源可能来自天主教、伊斯兰教或本土信仰[19]

印度教有许多宗教节日,如九夜节英语Navaratri侯丽节拉玛节英语Rama Navami妇女斋戒节英语Karva Chauth排灯节丰收节英语Pongal卡尔蒂卡满月节英语Kartika Purnima等。大多数印度教节日并非由所有印度教徒共同庆祝。[20] :226-227例如象神节英语Ganesh Chaturthi,是为了纪念象头神甘尼许而举行的节日,虽然全印度皆庆祝,但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特别盛大。[20]:237节日期间,人们会供奉以陶土制成的甘尼许神像,并于当天或第1、3、5、7、10或第11天将神像沉入水中。[21]这些公共庆典,包括游行活动,皆由巴尔·甘格达尔·提拉克推动,以此展现印度教的民族主义认同,并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促使印度教徒团结。[22][20]:237-238,698

佛教的宗教节庆,如佛牙节英语Kandy Esala Perahera,在斯里兰卡泰国举行[23]锡克教徒则庆祝光明节英语Vaisakhi,以纪念新年与卡尔萨英语Khalsa的诞生。[24]

Remove ads

艺术节

艺术节为许多节日的总称,齐下还可再细分音乐节文学节英语List of literary festivals摇滚节英语Rock festival等。[25]菲律宾,每年2月被称为国家艺术月,是所有艺术节的高潮。[26]现代音乐节模式始于1960至70年代,现已成为利润丰厚的全球产业,[27]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有些音乐节,如三合唱团音乐节,自17世纪起便举办至今。 [28]

影展通常为一年一度,放映多部不同的电影。代表性的影展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影展[29]

美食节是庆祝食物或饮料的活动,通常展出某地的特产。一些美食节专注于某种特定的食品,比如美国国家花生节英语National Peanut Festival[30]爱尔兰高威国际牡蛎节英语Galway International Oyster Festival[31]

Remove ads

季节性节日和丰收节

季节性节日,如贝尔丹火焰节,由阳历阴历季节决定,特别是因为季节循环对食物供应的影响,因此有各种各样的古代和现代的丰收节[32]春节是由阴历决定日期,自冬至后的第二个新月开始。印度阿鲁纳查邦阿帕塔尼人英语Apatani people会于每年7月4至7日庆祝德里节英语Dree Festival,祈求丰收。[33]

政治

学术文献指出,节庆在功能上具有传播政治价值与意涵的作用,例如对“地方所有权”的诠释,这种诠释会随着节庆而转变。[6][14]此外,节庆也可视为一种文化产物,使市民得以实现某些“理想”,包括身份认同与意识形态的理想。[34]节庆有时也被用来重塑或提升城市形象;而节庆的短暂性,使其影响往往是无形的,存在于名称、记忆与人们的感知之中。在打破日常常规的同时,节庆也可能加强某些既有的社会、文化或经济规范。[5][14]

相关研究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