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乌兰浩特市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下辖的县级市,兴安盟首府驻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乌兰浩特市(蒙古语:ᠤᠯᠠᠭᠠᠠ
ᠬᠣᠲᠠ,鲍培转写:Ulaγan qota,西里尔字母:Улаан хо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兴安盟的行政中心所在。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7万人。
Remove ads
历史
乌兰浩特原名“王爷庙”,因普惠寺(俗称王爷庙)而得名。今名来源于蒙古语,“乌兰”意思是红色,“浩特”是城市的意思,有时也叫“红城”。
乌兰浩特地区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汉初隶幽州刺史部辽东郡,东汉末年以后为鲜卑活动地域。南北朝时期属室韦。唐总章二年(669年),隶居延都督府;元和十五年(820年),隶室韦都督府。辽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金为临潢府路泰州辖地,军事上归东北路统军司节制。元属辽阳行省泰宁路。明初为泰宁卫辖地,隶属大宁都司,永乐四年(1406年)增设木答里山卫,隶奴儿干都司。
明末,在今乌兰浩特市境一带的是蒙古科尔沁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蒙古领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博格达汗。清廷将科尔沁部编为6旗,分左右两翼,每翼3旗,乌兰浩特地区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亦称札萨克图郡王旗,简称札萨克图旗)境内。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市区内修建家庙,当地群众称“王爷庙”,并把该庙所在地亦称为王爷庙[2]。
清末民初,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土地逐渐由汉人放垦。1929年,东北军在王爷庙设置兴安屯垦区,公署第一垦殖局将王爷庙改称“兴安镇”。1932年,满洲国在王爷庙设置兴安省,领兴安南、兴安北、兴安东3个分省(后增设兴安西分省)。是年,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1934年12月,撤销兴安省,同时将兴安4个分省直称为省。1935年,兴安南省公署由郑家屯迁至王爷庙街。1943年,在王爷庙街设兴安总省。
1946年2月15日,在王爷庙街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4月,以上两府撤销。同月,成立王爷庙街公署,归西科前旗领导。28日,在王爷庙街成立兴安省政府和兴安盟政府。8月,王爷庙街公署改为王爷庙街政府,直隶于兴安盟政府。1947年5月1日,内蒙古各界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成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3]。同时王爷庙被更名为“乌兰浩特”。因此该市是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25日,撤销兴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并升格为市。
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请求下,为统一内蒙古版图,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提出先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由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待攻取绥远后再将政府迁至归绥(今呼和浩特),以便于绥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合并。1949年12月下旬起,内蒙古自治政府渐渐迁往张家口市,并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4]
1953年2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务院决定将乌兰浩特市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具体领导工作交由东部区行政公署负责。1954年4月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本市由自治区直辖改隶属于呼伦贝尔盟。
1958年8月20日,乌兰浩特市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合并,仍称乌兰浩特市。
1964年7月20日,改为乌兰浩特(镇级),隶属科右前旗。1969年8月,乌兰浩特随科右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8月随科右前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1980年7月26日,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置,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Remove ads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兰浩特市常住人口为356035人。[5]
地理
乌兰浩特市南邻吉林省洮南市,东邻扎赉特旗,西、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平均海拔263.6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时,无霜期134天。
行政区划
爱国街道、和平街道、兴安街道、胜利街道、铁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城郊街道、新城街道、乌兰哈达镇、葛根庙镇、太本站镇、义勒力特镇、呼和马场、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交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