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层行清王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層行清王宮map
Remove ads

22.91676°N 120.22376°E / 22.91676; 120.22376

事实速览 二层行清王宫, 基本信息 ...
Thumb
正殿

二层行清王宫位于台湾台南市仁德区,旧称“清王庙”,是主祀三府千岁(千岁爷)的庙宇,也是二层行、涂库、港崎头仔等地区的信仰中心[3][2][1][4][5]。其主神之一的清府千岁,据《台南州祠庙名鉴》的记载,是郑成功的部将,于镇守此地时身亡,后来葬于此处并被居民供奉[3][6]。另有说法此人名为“杨大阵”,有进士身份,日后为避“崇明反清”之嫌,才称为“清”府千岁[2]

沿革

清王宫旧称清王庙,其由来据说是过去有明郑部将镇守此地时身亡,葬于此处后威灵显赫、有求必应,因而被当地居民供奉[3][6]。又有一说是此处过去曾有明郑的文官进士“杨大阵”之墓,因当地居民感念其功绩而时常参拜,久之颇为灵验[2][1][4]后来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有官员董泳也到此墓参拜,并提议建庙[3][6]。此后屡有修建[5]

日治时期昭和年间,有地方士绅吴赐、杨邦等募款重建[1][5]

二次大战后,庙名改为清王宫[5]。由于清王宫所在地过去地势较低,遇大雨容易积水且水深及膝,所以地方耆老宋文通,陈典、陈金伴等商议后决定将庙宇所在地填高并重建庙宇[5]。而关于此次重修《仁德乡志》记载是民国50年(1961年)动工,次年(1962年)4月完工[5][1]。庙方沿革志碑文则记载说是民国55年(1966年)倡议重修,民国56年(1967年)开始重建,次年(1968年)民国57年竣工[7][1]

二次大战后,清王宫在民国79年(1990年)进行重建,到了民国86年(1997年)才完工[注 1][3]

Remove ads

祭祀

清王宫除了主祀的三府千岁之外,还供奉有福德正神、注生娘娘、城隍爷、虎爷等神祇[3][2][1][4]。而三府千岁分别是大千岁朱府千岁(郑成功)、二千岁谢府千岁(谢岩)、三千岁清府千岁(杨大阵)[2]

仪式

清王宫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二个周六、周日,会举行“谢公愿”的仪式[2]。其内容包括拜天公、安营绕境、煮油除秽、过火、过七星平安桥、乞平安龟、发财金等等[2]。其中过火仪式是在周六下午举行,地点在庙右前方的草地上[2]。待法师举行科仪,开启火门后,参举者即赤脚扛神轿或捧神像踏火而过[2]。最后再由法师关火门谢坛[2]。而清王宫晚上举行“造桥过限”仪式的七星平安桥并非直桥,而是两侧绘有十二生肖的曲折状桥,底下并有七个香炉[2]。参与者购买纸制的生肖替身后先到桥头给中坛元帅祭解,然后过桥,桥上有家将与福德正神神像[2]。过桥后,向桥旁安置的三个香案祭拜神明[注 2],最后将替身交给庙方人员火化,象征将灾厄度给替身承担[2]

周边设施

注释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