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氯甲基胂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氯甲基胂
Remove ads

二氯甲基胂,亦可简写为M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AsCl2。它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很强的毒性,是一种糜烂性毒剂,可作为化学武器使用。[1]

事实速览 二氯甲基胂, 识别 ...
Remove ads

历史

德国化学家于1917-1918年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首次将二氯甲基胂作为武器使用。这是历史上第一种作为化学武器使用的有机砷化合物[1]

化学性质

原子为中心,二氯甲基胂分子呈三角锥形,Cl-As-Cl和C-As-Cl形成的两个角均接近90°(见图示)。实际上,全部以三价砷为中心的分子都有相类似的结构。

二氯甲基胂可由甲基氯化镁三氯化砷反应制得:[2]

AsCl3 + CH3MgCl → CH3AsCl2 + MgCl2

通常,这种合成会在醚类或四氢呋喃溶液中进行,然后通过蒸馏分离产物。使用过量的甲基氯化镁会产生二甲基氯胂((CH3)2AsCl)和三甲基胂((CH3)3As)。

在一战中,德国的生产方法包含如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亚砷酸钠甲基化

2 Na3AsO3 + (CH3O)2SO2 → 2 CH3AsO(ONa)2 + Na2SO4

随后是用二氧化硫还原上一步的产物:

CH3AsO(ONa)2 + SO2 → CH3AsO + Na2SO4

接着使单甲基砷的氧化物反应,产生氯化氢和二氯甲基胂:[3]

CH3AsO + 2 HCl → CH3AsCl2 + H2O

As-Cl键易受亲核攻击,用钠的金属化合物还原MD可产生聚合物[CH3As]n

Remove ads

中毒反应

二氯甲基胂的部分中毒症状近似于毒漆藤,但眼部和鼻腔刺激感是其独有的,糜烂、发泡可能在中毒数小时后推迟发作[4]。症状还包括:皮肤灼烧,伴有发泡;眼睑痉挛恐光;抽搐、腹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在中毒三到五天后,呼吸系统可能受到破坏;此外,溶血反应也可能发生[1]

MD的效果不是持续性的,它会在短时间内挥发散失[4]。但是,这段时间也足以致命。半数致死量为3,000 mg/(min * m3)[4]

防护措施

除了避开MD可能被使用的区域,活性炭过滤装置和防毒面具可以帮助防护MD。但是,必须注意,MD可以穿透橡胶,所以有些面罩和衣物是无效的[2]。其它类别的防护外罩也是有用的,如全身防护服。漂白剂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有效去除MD。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