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结农会谷仓
位於台灣宜蘭縣五結鄉三興村二結車站旁的建築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结农会谷仓,位于台湾宜兰县五结乡三兴村二结车站旁,1928年到1935年间兴建,1993年停用,列县定古迹后自2001年起作农业文化馆来活化。
缘由
五结乡因兰阳溪之利,农田肥沃[1]。1924年,宜兰线全线通车后,二结车站成为兰阳溪南岸地区的农产品集散中心[2]。利泽简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今五结乡农会)便于1928年先在旁边设立二结第三事务所,至1935年陆续增建储谷仓库和碾米工厂[3]。
建物
二结农会谷仓隔着铁道与二结车站相望[3]。含主体建筑地面层面积约二百坪、楼地板面积二百七十坪的三千三百六十平方米土地属台铁所有[4]。
事务所为日式厅舍洗石子建筑,室内近两层楼[5]。屋瓦原为日本黑瓦,后改水泥瓦[4]。农民缴粮前会先来此登记、秤重,再放入储谷仓库[5]。
储谷仓库为二层楼高的和洋风格砖造建物[3],外墙写有“保证责任利泽简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农业仓库”字样[1]。内部有十个仓槽[2],木造均采最上等的桧木材质[3]。此建物与已被拆除的头城乡头围谷仓形似[5],后者为台湾总督府营缮科技士宋祖平设计[6]。一说二结农会谷仓的设计者也为同一人[3][5]。宋祖平会在屋顶中脊设计气楼,并有当时属于先进的防火、防湿、防热及防鼠害的功能[6]。

碾米工厂屋顶原为红瓦[4],结构为楼高三层的木构架[5],墙壁有开口来让粗糠流出[4]。在内部上,其木造碾米机还是宜兰保留最大的[7],并在地上挖有沟槽以作输送[4]。据曾任三兴村村长的沈福助回忆,他早年经营碾米事业,每日可来此搬运一、两百包稻谷[8]。二次大战期间,兰阳溪南岸的稻谷经过此碾米工厂精制后,会转运到台北各地或经基隆港输往日本或南洋[3]。
Remove ads
保存
1993年,五结乡农会在孝威村另建大型的粮肥仓库,原有的二结农会谷仓便停用[5][9]。次年,有古迹资格的头围谷仓在县府争取保留下,依然被头城乡农会拆除,引起文资界惋惜[6]。 为避免二结农会谷仓在申请古迹前被破坏,林奠鸿等居民低调收集资料给宜兰县文化局,并依程序完成审查后,当天才通知五结乡农会到场陈述意见[2]。1998年7月3日,县政府召开古迹评鉴审议会议上,五结乡农会总干事李林钦表示农会对这此谷仓有很深的感情、对列为古迹任观其成,最终评鉴委员一致同意列为古迹[9]。县文化局花费新台币六百八十九万元,以购买此仓库作古迹保留[10]。
2001年12月27日,二结农会谷仓以“二结庄生活文化馆”之名开幕作活化,五结乡农会理事长吴木灿、总干事李林钦、二结办事处主任林炳焜、三兴村长沈福助、三兴社区理事长赖太和等出席[8]。2011年10月23日,大二结文教促进会理事长林奠鸿带领会员以“二结谷仓稻农文化馆”之名揭牌启用[7]。日后,谷仓之西侧廊、东侧走廊分别作为商店、展示空间[3]。地方居民也会向耆老请教相关历史,以在此服务[1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