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沟水刘氏宗祠

位於臺灣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的劉姓客家宗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溝水劉氏宗祠map
Remove ads

22°35′30″N 120°35′43″E

事实速览 五沟水刘氏宗祠, 位置 ...

五沟水刘氏宗祠,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村的刘姓客家宗祠,1908年落成,今列屏东县定古迹

建立过程

五沟水的宗教特色是并无原乡地方神祇的大庙,而以土地公祠及宗祠作为信仰中心[1]。村民沿着西盛街一带建立宗祠、伙房[2]。如刘姓宗亲分别建立纪念刘大我、刘伟芳、刘瑞玉等人的祖堂[3]。同治三年(1864年),刘氏爱塘派刘广玉、刘应珯、刘应瑞联合刘氏北塘派下刘振新等宗亲,以祭祀祖先刘奇川、刘积书的名义,开始兴建五沟水刘氏宗祠[1]。他们的共同祖先则是广东省的刘开七[4]

五沟水刘氏宗祠最初规模只有左右两横屋[1],设供同家族的人共同开伙的伙房[5]。此处又称“刘宅尝”[4],也作为收取祭祀公业放佃的垦务中心[1]。为累积资产,家宗法规定族人耕耘所得都归于祭祀公业“尝”管理,再由管理人分配给个人,以增购田地来加倍生产[4]

五沟水刘氏宗祠祭祀公业的土地一度累积到19,因富有而宗祠面积大到2.5公顷规模[4]。建造工程中,交趾陶请来中国大陆的师傅制作[6],所用的建材都选福建上好材料[4]。但受政治混乱影响,工程推延至1908年落成[1]

1921年重修后,加上名为“然藜阁”与“重光楼”两门楼、大正样式洋楼的外横屋、前庭小型广场、两侧各一座鸳鸯凉亭、及巴洛克装饰围墙[1]。地方以“不入刘者,不入流也”[7]、“不到五沟不入流,不入刘也不入流”[3]来赞美此地。1979年再度修缮[4]

Remove ads

建筑风貌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五沟水刘氏宗祠凉亭、侧边入口、门楼、“大乙重光”门匾与杨震拒金图

五沟水刘氏宗祠前为注入大林河的引水渠道[8],风水称为“玉带水”[1]客家人开垦五沟水之初,与附近闽南人平埔族排湾族村落时有冲突,因此设立防御组织[9]。此刘氏宗祠为利于防御,前有溪流,宅园地界密植林木[7]。村民还会在祠前举行攻炮城活动[10],该活动源自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沟村民与平埔族的械斗[11]

门楼石匾上刻着“刘氏宗祠”四字[4]。其上有雅翘的燕尾,以彰显家族的刘鳌父子三人为贡生[a][1]。一旁绘有杨震拒收馈金的典故[12]。背面悬挂“大乙重光”门匾,对应正厅门对“卯金启瑞,乙火腾辉”[1]

Thumb
Thumb
Thumb
庭院、禾埕、正厅

格局今状为二堂四横式横型围屋建筑[13]。此为仿效客家原乡的围屋,主堂与厢房不相连,厢房围绕主堂并门口正面都朝向中庭[7]。每年春秋两季在此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会后宴请族人[1]

正厅门对“卯金启瑞,乙火腾辉”意寓自天亮清晨起,要勤奋向上[2]。两侧壁肚书写着“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启示后裔要“忠君孝亲”、“勤于农耕”[1][14]。正厅燕尾因毁于台风,重修后改较朴拙,且脊背用镂空花砖以分散风力避免吹刮损毁[1]。内部除了摆祖先牌位外,陈设十分简单朴素[7]。悬挂“进士匾”是因家族有恩进士(恩贡)[7]。木框裱著自嘉应州镇平县招福乡八轮车户来台的刘伟芳所立的十条规约 ,如第一条内容“从此兄弟叔侄共体祖宗慈爱之心,常切木本水源之念,凡到祠内必先尊祖”[14]。屋梁有一根专挂龙灯和凤灯的横柱,分挂两旁的是龙灯,居中的为凤灯,各代表新生儿、娶进的媳妇[7]。“祖德流芳”匾的由来是因宗亲刘广涛与苏贞昌是小学同学,苏贞昌便托人于2007年2月6日致赠[10]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