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亨利·贝克勒尔
法国物理学家(1852—190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托万·亨利·贝克勒尔(法语: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年12月15日—1908年8月25日),一译贝克雷尔[3],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而与居里夫妇一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射性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克勒尔 (Bq) 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5月15日) |
受伦琴发现X-射线的启发,贝克勒尔在研究铀和钾的双硫酸盐的磷光现象。他让这两样材料曝露于阳光,然后用黑纸把曝光过的材料和感光底片包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冲洗底片,底片上显示出铀晶体的影像。贝克勒尔推测:“材料所发出的磷光射线能穿过不透光的纸张”。刚开始时他以为是晶体吸收太阳的能量,然后发出X射线。
在1896年2月26日和2月27日,贝克勒尔本打算把包好的铀和感光底片晒太阳,但巴黎多云,阳光时断时续,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于是他把材料送回抽屉避光保存。之后几天都是阴天,也未能进行阳光激发实验。到了3月1日他冲洗底片,因为阳光激发的时间不长,所以他预计磷光强度会很弱,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想不到却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像,使他大为惊讶。进一步的实验显示:铀不需要外来的能源如阳光也能发射辐射,因此他发现了放射性,从材料中自发的发出辐射。
1900年,贝克勒尔在他生命的后期测量了Beta粒子的特性,他意识到它们与离开原子核的高速电子具有相同的测量结果。1901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线可用于医学,他在背心口袋里放了一块镭时发现了这个现象,并意识到自己被它烧伤了,此一发现促进了放射疗法的发展,放射疗法现时用于治疗癌症。贝克勒尔在发现放射性后没能活多久,于 1908年8月25日在法国勒克鲁瓦西克去世,享年55岁。其死因不明,但据报导称“他的皮肤严重烧伤,可能是由于处理放射性物质所致” 。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