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亨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亨特法
Remove ads

亨特法(Hunter process)是第一种能够提炼高纯度延性金属的工业制程。1910年由新西兰裔美籍化学家马修·亚伯特·亨特(Matthew A. Hunter)发现。[1] 该制程使用在700–800 °C的钢制容器中还原四氯化钛(TiCl4)得到高纯度的钛。

Thumb
亨特法示意图,1957年阿士塔布拉的RMI公司就是用这种方法生产钛,连续反应槽的温度约为232 °C,烧结时反应温度低于1037 °C[2]

总反应式如下

TiCl4 + 4 Na → 4 NaCl + Ti

亨特法从反应可略分为两步骤

TiCl4 + 2 Na → 2 TiCl2 + 2 NaCl(第一步骤,连续反应槽反应)
TiCl2 + 2 Na → Ti + 2 NaCl(第二步骤,坩锅烧结反应)

由于连续反应槽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因此,若能将第一步骤的多余热量传递给需要较高温度的第二步骤,将可有效节约能源并提升温控能力。[3]

在亨特法之前,提炼钛的制程都只能提供纯度不高的钛材料,通常只能生产氮化钛。然而自从1940年用镁还原四氯化钛的克罗尔法出现之后,亨特法的经济效益已然相形见绌而被日渐取代。 [4]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参考书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