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人兽形玉耳饰

見於臺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大多認為是用作耳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獸形玉耳飾
Remove ads

人兽形玉耳饰,或称人兽形玉器人兽形玉玦,是见于台湾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由于造型上具有器孔与缺缝加上出土资料的佐证,学者大多认为是用作耳饰[1][2]。其主要形制为下方雕凿两个并立人形,双手叉腰且双腿分开,头部顶着一个类似猫科鹿科动物的兽形,兽足与人形头部相连。除了双人兽形之外,偶见单人兽形及多环形等变形,整体而言,人兽形玉耳饰罕见于台湾以外,是十分独特的形式[3]

Thumb
卑南遗址出土之国宝人兽形玉玦(©Pbdragonwang)

发现纪录

人兽形玉耳饰全台可见,但以北部及东部为多,主要发现于卑南文化、花冈山文化、圆山文化、丸山文化等,目前计有9处遗址41件纪录[4][5]。包含:台北芝山岩遗址14件、台东卑南遗址6件、花莲石梯坪遗址1件、花莲港口遗址4件、花莲大坑遗址1件、宜兰丸山遗址11件、屏东Chula遗址2件、台南三宝埤遗址1件、新北十三行遗址1件。

指定国宝

目前仅有1件于1984年于卑南遗址出土的人兽形玉耳饰于2012年被指定为国宝[6],文资名称为“人兽形玉玦”,此件国宝出自卑南遗址石板棺,同时伴随出土之陪葬品尚有矛镞、管珠、锛凿形器等109件,推测为复体葬之大型棺葬[7],其年代约在距今2,800至2,300年前。

本件国宝以透雕方式雕凿出人形,人形立于横板上且横板带有乳突;兽首及兽尾上扬,然陪葬前兽身已断裂,断裂处两端各见一修补孔。量测资讯显示本件标本约长69mm、宽39mm,厚4.5mm,重17g[7]

学者认为其兽形可能象征着部族起源的祖灵动物或图腾[7][8],或者代表着猎物丰收、凯旋而归的象征[5]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