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仁爱区
台湾基隆市的行政区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仁爱区(台湾话:Jîn-ài-khu)位于台湾基隆市中央偏东,基隆港南岸。北邻中山区、中正区,东临信义区,南接暖暖区,西临安乐区,为基隆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4]。其为汉人在基隆市最早开发之市街地,河川及港岸整治后境内的土地大多转为商业用地,是基隆市中心的精华地带。境内的庙口夜市为主要的观光景点。

Remove ads
地名
日治时期,此区地名为石牌街,其由来已不可考。
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注 1]基隆市改制为省辖市,隶属台湾省,旗下的八尺门、白米瓮、田寮港、石牌街改名为中正区、中山区、信义区与现今的仁爱区。[5]
历史
战后,统合日治时代昭和6年(1931年)町名改正设置的高砂町、旭町、堀川町、泷川町、福德町、元町、玉田町、双叶町、天神町设置第三区,1946年改称仁爱区。
人口
根据基隆市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仁爱区户数约1.9万户,人口约4.1万人[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9,570人,是基隆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4],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智仁里与新店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2,943人与579人[3];人口密度最高与最低的里分别是光华里与英仁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2,101人与1,277人[6][3]。仁爱区和基隆市其他地区相同,面临严重的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问题,2024年底仁爱区总人口中,有12.98%的年龄在0至14岁,62.81%的年龄在15至64岁,24.21%则是65岁以上人口,是基隆市幼年人口比例最高、青壮年人口比例最低、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区[3]。
Remove ads
政治
仁爱区公所是基隆市政府在仁爱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基隆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秘书之下,设有4课1室等5个内部单位及1名人事管理员[8]。仁爱区为基隆市第三选区,在基隆市议会31席市议员中,仁爱区共选出4席区域市议员(不包括平地原住民议员)[9]。
仁爱区的行政区划辖有林泉里、文安里、花岗里、兆连里、虹桥里、狮球里、水锦里、书院里、智仁里、朝栋里、和明里、光华里、忠勇里、明德里、玉田里、同风里、仁德里、文昌里、博爱里、新店里、福仁里、诚仁里、吉仁里、育仁里、英仁里、龙门里、德厚里、曲水里、崇文里等29个里,共计536邻[6]。
教育

交通
旅游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