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付费墙
禁止互聯網用戶在沒有付費訂閱的情況下訪問網頁內容的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付费墙(英语:paywall)是以访问限制来要求月读者订阅付费的手段。此种方法以新闻为盛[1][2]。多数媒体的付费纸本读者和广告收入,多年来一直在下降。再加上广告屏蔽器作用下,有报纸为了增加收入,而在自2010年代中期于网站上实施付费墙[3]。在学术界,阅读学术论文通常要收费,并且要通过订阅的学术图书馆获得[4][5]。
付费墙也可用来吸引读者订阅纸本媒体。比方说,有报纸会提供在线内容和周日印刷版的递送服务,价格比纯在线内容更低[6]。包括《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时报》等媒体透过这个策略,来同时增加在线线下的收入[6]。
历史
1996年,《华尔街日报》首先设立硬式付费墙[7]。截至2007中期,其大约有一百万名在线阅读者;2008年3月,这个数字成长到1,500万[8][9]。
《泰晤士报》随后效法《华尔街日报》,在2010年导入硬式付费墙。这项决定随后引发争议:因为与《华尔街日报》相比,《泰晤士报》为综合新闻网站。也有人认为用户不可能为了新闻付费,而是在其他地方查找免费信息[10]。导入付费墙后,该报的付费阅读者增长到105,000名?[11]
与此对比,《卫报》拒绝导入付费墙,理由为“信仰开放网络”与“关切社群”。后续研究指出被《泰晤士报》付费墙挡住的阅读者大都流向《卫报》而去[12]。《卫报》之后开始尝试诸如open API等各种增加收入的举措。以《纽约时报》为首的其他报纸则在要不要实行或撤消付费墙的之间摇摆不定[13]。
事实上,也有︁付费墙导入失败、最终移除的个案[14]。怀疑付费墙模型的专家包括阿里安娜·赫芬顿,他在2009年的《卫报》上宣称“付费墙已成为历史”[15]。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在2010年将《泰晤士报》的付费墙称为“愚蠢的实验”[16]。有人认为,由于网络新闻相对较新颖,因此实验是维持收入、并让网络新闻阅读者满意的关键[17]。Aaron Chimbel认为网络的免费内容多得是,潜在的订阅者见到付费墙的话,只会转向免费来源。[18]早期实施付费墙的不利影响包括流向下跌、SEO不佳等[19] [14]。
付费墙至今仍为争议焦点。评论各方在付费墙在媒体收入与整体环境影响方面僵持不下。付费墙批评者包含许多从商者、传媒学者、资深记者、媒体分析家等,实例有Jay Rosen、Howard Owens、GigaOm的Matthew Ingram等。支持者则有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日报》前出版者Gordon Crovitz、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等。甚至有人中途改变对付费墙的看法。路透社的菲利克斯·萨蒙(Felix Salmon)最初明显质疑付费墙的效用,但后来表示其可能有所成效[20]。纽约大学媒体理论家克莱·舍基(Clay Shirky)最初对付费墙抱持怀疑,但在2012年5月认为报纸要“像《纽约时报》那样实施数字订阅服务,向最忠实的读者获取收入。”[21][22]
Remove ads
类型
付费墙模型有三种:“硬式付费墙”没有免费内容,而是提示用户付费以阅读,收听或观看内容;“软式付费墙”允许读者使用某些免费内容,例如摘要;“计量式付费墙”允许读者在特定时间段内访问一定数量的免费文章,从而使用户无需订阅即可查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23]。
“更软”的付费墙策略包括允许免费访问选定内容,同时将付费内容保留在付费墙之后。
反应
专业人士对收费墙的反应参差不齐。关于付费墙的大多数讨论都围绕其作为企业的成败。
关于读者对付费墙的反应已有研究。由加拿大媒体研究协会完成的一项名为“加拿大消费者不愿为在线新闻付费”的研究直接确定了加拿大对付费墙的反应。该研究对1,700名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发现92%的在线阅读新闻的参与者宁愿找到免费的替代方案,也不愿为自己喜欢的网站付费(相比于82%的美国人[24])。另有81%的人表示,他们绝对不会为他们首选的在线新闻网站付费[25]。
伦理影响
美国有研究发现,由于高质量内容被挡在付费墙之外,导致在美国,支持美国保守主义、阴谋论、假新闻网站等无付费墙的免费信息影响力大增[26][27][28]。
应对策略
使页面在禁用Javascript的情况下显示,例如使用archive.is存档页面不含JavaScript的版本或安装NoScript扩展以屏蔽JavaScript可以绕过一些在线付费墙。
关连条目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