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代汉者当涂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代汉者当涂高,或代汉者,当涂高也,是中国汉魏时期广泛流传的谶言。
概述
《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曾说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1]
《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曾致信公孙述,劝说公孙述放弃帝号:“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承赤者,黄也;姓当涂,其名高也。”可见刘秀认为“当涂高”是姓当涂名高的人。
《三国志》记载,汉末蜀中人士周舒和杜琼都将“代汉者当涂高”中的当涂高解释为“魏”。[2][3]袁术认为自己的字“公路”应此谶言,于是称帝。[4]许芝向曹丕进言说:“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5]
《晋书·王沈传》记载,王浚拥兵自重,因其父王沈字“处道”与“涂高”相近,再次使用“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企图称帝。[6]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的丁鼎认为,这则谶言应当是在西汉末年出现的,可能是用来为王莽代汉制造合法性,“当涂高”原意是指掌权者。[7]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