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令和米骚动

2024-25年間日本米價上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令和米骚动
Remove ads

令和米骚动(日语:令和の米騒動れいわのこめそうどう Reiwa no Komesōdō)是指2024年(令和6年)至今,日本全国因囤积和短缺导致大米价格飙升,造成民生问题的事件。

Thumb
2024年8月中旬,由于大米短缺,店内张贴出每个家庭限售一袋大米的告示。
Thumb
到2024年8月下旬,尽管采取限售措施,店内的大米依然被一抢而空。
Thumb
2025年3月上旬,5公斤预包装大米价格已达到4000日元左右。
以上照片均拍摄于日本千叶县千叶市永旺海滨幕张店内。

概况

日本国内的大米消费量在2021年触底反弹,至2023年度,需求量达到了705万吨。但2023年日本遭遇极端高温和水资源短缺,导致作物长势不佳,也导致了废米比例增加,这一年日本全国大米产量仅为661万吨。到了2024年,由于疫后外出就餐及访日游客的需求增加,至该年6月,大米库存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1];2024年8月,由于南海海槽地震警报日语南海トラフ地震に関連する情報发布,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囤积大米以备不时之需,造成部分商超大米断货。日本政府原本预计随着新米收获,米荒将趋于平缓,但受前一年歉收影响,加之新米需求急剧扩大,产地出现大量类似中间商的业者直接从农户收购大米,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的收购率也降至20%左右,种种原因使得米价涨势延续。2024年8月末,原本售价在2000日元上下的5公斤预包装大米价格飙升至接近3000日元,到2025年5月已突破4000日元。[2]

为平抑米价,日本政府曾于2025年3月通过三次拍卖释放了约21万吨储备大米,但截至4月底,只有约7%的储备大米实际到达零售商手中,大量储备大米被农协拍走。分析指农协因担心利益受损而不愿米价下跌。2025年5月26日,刚刚就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宣布将以每公斤约192日元的价格,向主要零售商直接出售30万吨储备大米。[3]之后日本政府又向市场投放了多批储备大米,部分储备大米储存时间甚至已达数年之久,依出产年份由近及远被称作“古米”、“古古米”、“古古古米”等[4]。对于当局将陈年大米投放到市场平抑米价的举措,有在野党人士称,这种陈年大米“只适合动物食用”,批评当局将廉价的动物饲料原料作为粮食出售给消费者[5][6]

日本的大型餐饮连锁、餐饮店及便利商店因与米农签订了年度合约,因此在此次抢购潮中并未受到大米短缺影响。但部分依赖市售大米的餐厅出现取消免费加饭或取消大碗饭服务的情况。[7]

Remove ads

经历

供需波动、日向滩地震与媒体报道的加剧

2024年,由于前一年的酷暑导致稻大米减产,再加上访日游客带来的需求增加,截至6月底的稻大米库存量降至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8]。在此背景下,2024年8月8日发生了日向滩地震,并伴随南海海槽地震相关信息的发布。媒体大规模报道后,引发部分民众开始抢购,进一步加剧了超市等零售渠道的缺货现象[8]。电视上出现“超市货架上的大米被抢空”的画面,“令和的大米骚动”之类的说法也被反复渲染,社会不安被放大,大米荒的局面因此更加严重。尤其是在新大米上市前的“青黄不接”时期,媒体连续报道“大米不足”,导致消费者恐慌性购买[9]

此外,2023年的酷暑使稻大米颗粒偏小,碾大米时更易破碎,需要消耗更多玄大米才能制成成品,这也被认为是2024年大米骚动的原因之一[10]。疫情后的外食需求增加,以及入境消费的扩大,也被视为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11]

农业政策专家稻垣公雄(来自三菱综合研究所)指出,令和大米骚动的根本原因是单纯的供需缺口,而“大米价高涨是农协的错”是一种误解。作为主食的稻大米价格弹性极低,即使价格上涨,需求也几乎不会减少,因此只要出现轻微的供给不足,价格就会迅速飙升。酷暑减产与入境需求增加,使得需求长期超过供给,最终推高了大米价[12]

业者间现货交易价格的飙升

通过农协的交易减少,非农协渠道的业者开始以更高价格进行交易[13]。2024年5月,在批发商之间的现货市场上,新潟产越光大米60公斤的价格一度飙升至约5万日元,是前一年的两倍。即便如此,大米源依然难以确保[14]。后来随着小泉进次郎出任农水相并启动政府储备大米投放,现货价格在两周左右迅速回落至4万1000日元[15]

由于争夺大米源激烈,全农JA的主食用大米收购量预计比上一年减少14%,降至179万吨。部分农户将稻大米卖给能提供比全农JA更高价格和更好条件的收购商,这也是收购量下降的原因之一[16][17]

农地的减少

随着农地被转为住宅或商业用地,全国农地面积逐年减少。例如茨城县的水田面积,从20世纪60年代的11万3800公顷,到2023年已减少近半[18]

全国范围内,农地面积从1960年的607万公顷减少到2021年的435万公顷,下降了28%。农地减少在首都圈、东海地区和四国尤为显著[19]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