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仿制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仿制贝,或称仿贝、仿制贝币等,指中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玉、石、蚌、骨、泥、金属等材料模仿货贝形状制作的一种贝币。仿制贝的产生和使用都具有地域性,在部分地区是为了弥补真贝的不足[1],用来行使货币职能,部分地区是用作装饰品或冥币,还有的仅是用作冥币。[2]

材质
用玉或玉髓磨制而成的玉贝和以滑石等石料磨成的石贝主要出土于中原地区。由于玉石的特性,玉贝质地坚硬,表面有光泽,根据玉质的不同,可能呈现灰白、油墨、翠绿等不同的颜色。玉贝和石贝的形状通常与货贝相似,制作粗朴,有些玉贝腹部中间会磨有纵沟,石贝的腹部中间都磨有竖线,竖线两侧刻有模仿货币纹理的横纹,玉贝和石贝的小端多钻有孔。玉贝在青海、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均有出土,石贝则主要出土于河南与山西等地。由兽骨刻制而成的骨贝和用蚌壳刻成的蚌贝,也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呈椭圆形片状。骨贝外观多为浅黄色,也有因与铜器接触而带有绿色的,蚌贝又被称为䖴贝、珧贝,多为乳白色。骨贝和蚌贝中间刻有纵沟,沟两侧刻有横槽,两端钻有孔。骨贝在青海、河南、山西等地有出土,蚌贝在青海、河南等地有出土。对于石贝、骨贝和蚌贝属于流通货币还是冥币,尚有不同的观点[3]。陶贝由泥土烧制而成,为仿贝冥币,略呈椭圆形,灰褐色,有纵沟和横槽,多无穿孔,在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曾有出土。[2]
与上述几种仿贝有着明显不同的是金属铸贝,1974年曾于河北一中山国墓葬中出土三枚金贝和四枚银贝,但最常见的还是青铜铸贝。青铜铸贝又称铜贝,产生于商代晚期,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在商、西周两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晋、卫、楚等地均有使用。按照形制,铜贝可分为无文铜贝和蚁鼻钱两大类。无文铜贝主要流通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铸行于商代晚期到战国早期;蚁鼻钱又称有文铜贝、鬼脸钱,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末期的楚国铸币。此外还有以磨背式铜贝外包一层薄薄的黄金而成的包金铜贝,包金铜贝或称贴金铜贝。[2]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