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兰历
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历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斯兰历又称回历、回回历、希吉来历,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出走至麦地那的公元622年为元年,是世界穆斯林所通用的历法[1][2][3]。由于穆罕默德迁徙至麦地那的事件被称作希吉来,伊斯兰历在表示年份的时候以此为基准,表达该年是在希吉来之前或之后的多少年,例如公元2007年对应的伊斯兰历1427年,就是指希吉来后的第1427年[4]。
伊斯兰历是纯阴历,也是现今唯一仍获广泛使用的阴历[5][6][a]。月亮圆缺一次就是一个月,一年有12个月,不设闰月[8]。每30年就有11年是闰年,平年354天,闰年则有355天[1][9]。鉴于阴历的每个月只有29至30日,阴历的一年比阳历少11至12天,所以伊斯兰历每年的月份和节日都在格里历的不同日子上[10]。许多穆斯林都出于宗教目的而采用伊斯兰历,但在一般事宜上都常用格里历。[11]
使用伊斯兰历可被视为是伊斯兰国家、社会及文明的象征[12]。在政治上,采纳伊斯兰历反映政府提倡伊斯兰价值观,推动伊斯兰文化认同感[13][14]。相反,弃用伊斯兰历或许是转向世俗化、抛弃伊斯兰教传统的政策[15][16]。
Remove ads
名称
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中国,称穆斯林为“回”,其天文学则在宋朝初期传入[17][18][19]。回回是回纥、回鹘的音转和俗写,指称葱岭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故他们的历法又被称为回回历、回历[20]。到元朝时,西域人札马鲁丁撰写《万年历》,并献给忽必烈,忽必烈下令颁行,故元代的回回历就是指万年历[21][22]。元初契丹大臣耶律楚材在称赞回鹘历法时称之为“西域历”[23]。清代称回历为“土盘”[24]。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通知,认定伊斯兰教是国际通用的名称,中文学术上多把回历称作伊斯兰历、伊斯兰教历[25][26][27]。按照阿拉伯语可译作希吉来历或希吉拉历,该词可意译为“徙志”,故又可称徙志历[28][29][30][31]。
阿拉伯历分为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是指以日为中心的历法,而太阴历则以月为中心,其中的太阴历就是伊斯兰历[32][33]。波斯历是太阳历法,即以太阳行经十二宫一周为一年,与伊斯兰历不一样[34]。
Remove ads
历史
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鉴于宗教和祭祀用途,古阿拉伯人也采用阴历,但置闰[35][36]。根据学者伊斯梅尔·浦那瓦拉解释,阴历的每个月份只有29至30天,因此阴历的一年比起阳历的365天少,为了使阴历的月份对得上阳历的季节,古阿拉伯历法每两至三年就会置一个闰月[37]。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的两个世纪之前,许多阿拉伯人受到犹太人的影响,开始使用阴阳历[38]。
穆罕默德在约613年开始传教,遭到当时统治麦加的古莱什部落迫害。他在622年与信众一起迁徙至当时称为雅兹里布的麦地那,此事被称为希吉拉。[39]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接收的一段《古兰经》经文明确禁止了置闰月的做法:“依真主的判断,月数确是十二个月…… 展缓禁月,适足以增加迷信,不信道的人们,因此而迷误。他们今年犯禁,明年守禁,以便符合真主所禁的月数,而犯了真主所禁的月份;他们为自己的恶行所迷惑。真主是不引导不信道的民众的。”[40]因此,伊斯兰历成为纯阴历[41]。
据大部分学者所述,在穆罕默德逝世六年后,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卜出于行政的用途而推行伊斯兰历[42]。据说,欧麦尔有一天收到的文件上有“舍尔邦月”一词[b],但他不知道那是指上一年还是今年的舍尔邦月,于是他召集了同仁商讨釐定日期的办法[44]。另有一个说法指是巴士拉的官员搞不清楚哈里发命令所指的日期,因而提请哈里发澄清[45]。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认为希吉拉代表了伊斯兰教成形和踏入新时代,建议把先知迁至麦地那后的那一年定为伊斯兰历的第一年,欧麦尔予以采纳[46]。至于以哪一个月份为起始,有人建议赖比尔·敖外鲁月,那是先知开始迁徙至麦地那的月份,另一些人则建议穆哈兰姆月,最终欧麦尔决定始自穆哈兰姆月,因为那是圣月,也是人们朝圣返途的时候[47][48]。
穆斯林在7世纪扩张,把伊斯兰历带进埃及和波斯[49][50]。在分别统治印度和安纳托利亚的莫卧儿帝国及奥斯曼帝国,伊斯兰历也是确定和编排日期的主要方式[51]。虽然如此,出于行政和农业上的需要,中世纪的穆斯林同时也会使用当地的阳历和固定历,例如埃及历法、儒略历及波斯历。安达卢西亚、中亚及印度的穆斯林保留他们的传统历法。[52]伊斯兰历在元朝时传入中国,并随着伊斯兰教在13至16世纪的传播而传入东南亚[53][54]。
1584年,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以阳历算法的法斯利历取代了伊斯兰历,而17世纪初统治爪哇的苏丹阿贡却采纳伊斯兰历法[55][56]。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采纳了儒略历为阳历,但在宗教事宜上继续使用伊斯兰历[57]。在1870年的埃及,随着南欧的劳工涌入和西欧的干预,伊斯兰历的使用开始式微[58]。土耳其在1927年1月1日正式淘汰了伊斯兰历,使用格里历作为日历[59]。
Remove ads
年份
伊斯兰历1年始自儒略历622年7月16日,选择这一天让这种阴历可以无缝接轨旧有的阴阳历[60]。伊斯兰历的一年只有354天,因此在基督教日历上的一年可能会有两个伊斯兰历的新年[61]。伊斯兰历每度过33.5年就等于格里历的32.5年,也即是说伊斯兰历每33.5年就会比格里历多出一年[62]。伊斯兰历每度过32.5年,每个月份都会穿越了阳历的四季[63]。
伊斯兰历以30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年是平年,11年是闰年,平年354天,闰年355天[64]。闰年的推算方法是把伊斯兰历纪元除以30,得出的余数凡属2、5、7、10、13、16、18、21、24、26、29就是闰年[1]。
伊斯兰历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与格里历历年的平均长度365.2425日相比,每年少10日21小时1分。每32.6个阳历年,伊斯兰历就少一年。伊斯兰历和公历之间的换算可以参照下列公式粗略计算:
Remove ads
月份
伊斯兰教历以月亮圆缺一周(朔望月)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单数月份即1、3、5、7、9、11月为“大建”即大月,有30天;双数月份即2、4、6、8、10月为“小建”即小月,为29天;12月在平年为“小建”即29天,在闰年为“大建”即30天。伊斯兰历的太阴月大体上与中国的阴历相同。但是,中国阴历将日月合朔定为初一,而伊斯兰历则以月初见定每月初一,这种现象出现在中国阴历的初二或初三。[65]
Remove ads
伊斯兰教历9月为伊斯兰教斋月,对这个月的起讫除了计算之外,还有看月的规定,即在8月第29日的傍晚,如见新月,翌日即为9月1日(进入斋期),8月仍为小建(即小月);否则,第3日为9月1日(进入斋期),8月变为大建(即大月)。到了9月29日傍晚,亦须看月,如见新月,翌日即为10月1日(开斋节),使9月变为小建;否则,斋戒再延1天,9月仍为大建。
日期
伊斯兰教历对昼夜的计算,以日落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为一天,通常称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昼在后,构成一天[68]。
伊斯兰教历的星期,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法(与日本相同),逢金曜即阳历的星期五为“主麻日”,穆斯林在这一天举行“聚礼”。
伊斯兰教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都尔黑哲月第十天的宰牲节(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日子,另一个是闪瓦鲁月第一天的开斋节(肉孜节),标志着赖买丹月(斋月)的结束[69]。由于伊斯兰历每年比回归年短10.8756日,因此伊斯兰历的节日常常在公历的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举行。
由于伊斯兰历每年比阳历的格里历(公历)少约11天,加上其纯阴历的特性,因此以公历的角度来看,基于伊斯兰历的任何一个节日都可能位于公历的任何一个月,而与其他历法中的节日不同(比如农历新年虽然在公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但可以确定一定是在每年公历的1月或者2月)。以开斋节为例,2020年在公历5月,而2023年会来到4月,2025年来到3月,2028年来到2月,2031年来到1月,而之后再次来到公历1月则需要到2063年。
另外以公历计算的国家可能会出现一年庆祝两次的情况,一次在公历1月,另一次则在12月。比如新加坡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为公共假期,分别每隔32至33年便会在一个公历年内庆祝两次(但并不存在两个节日在同一年里同时庆祝两次的情况,因为两个节日并非紧邻),例如1968年和2000年的开斋节、2006年的古尔邦节,使新加坡人在上述年份多享受1天的公共假期。
Remove ads
注释
注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