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比利亚鸟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比利亞鳥屬
Remove ads

伊比利亚鸟属属名Iberomesornis,意为“伊比利的中古鸟类”),又名伊比利亚中鸟,是一种原始鸟类。其化石是于1985年在西班牙昆卡省拉斯奥亚斯(Las Hoyas)的下白垩纪地层发现。它们生存于1亿3700万-1亿2100万年前的豪特里维阶巴列姆阶。该地层曾是围绕湖泊森林。伊比利亚鸟的身体比始祖鸟更为进化。同期的其他鸟类大部分是有爬行类长尾巴的特征,但伊比利亚鸟的脊椎末端只是连接尾羽的尾综骨。伊比利亚鸟双翼有爪,但拇指退化。胸篮并没有钩突

Thumb
弱氏伊比利亚鸟的化石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伊比利亚鸟体型极小,全长估计约 9 公分,翼展可能不及 15 公分,体重 9.5 克,远小于现今的麻雀,也是欧洲最小的中生代鸟类[1]。但它们飞行能力相当好,且可能会猎食昆虫及细小的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水边环境,在水面上可以捕捉昆虫。虽然它们可以做出多种飞行的动作,如转向及俯冲,但却可能不能在低速下行动自如。它们会用长脚上的爪抓着树枝休息。它们似乎不能唱歌,只能发出简单尖叫声。

由于至今未有发现其头颅骨,它们的食性仍只是一个推测。在发现伊比利亚鸟后,多种反鸟亚纲化石都在中国辽宁出土。一些中国的物种,如中国鸟孔子鸟都可以帮助了解伊比利亚鸟。

Remove ads

大众文化

伊比利亚鸟有在《与恐龙共舞》中出现,并且被描绘成为有鲜蓝色的羽毛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