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比萨猎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比萨猎犬(西班牙语:podenco ibicenco,加泰罗尼亚语:ca eivissenc)是一种身形修长、敏捷的猎犬。该犬种有两种毛发类型:短毛型与刚毛型,其中短毛型较常见。
外貌
伊比萨猎犬是一种优雅而敏捷的犬种,拥有运动型且吸引人的外观,并以弹跳力强的步伐著称。虽然外观优雅,但骨架结实,是一种强健耐劳的犬种。其宽大直立的耳朵是该品种的标志,基部宽阔,衬托出细长优美的头部。颈部修长纤细。它有独特的前肢结构,肩膀后倾,上臂相对笔直。毛发有短毛与刚毛两种,毛色通常是红白相间,鼻子、耳朵、眼框与脚掌垫呈浅褐色。眼睛为引人注目的琥珀色,表情警觉而聪慧。雄犬肩高23至27英寸,雌犬则为22至26英寸。雄犬平均体重约50磅(22.6公斤),雌犬约45磅(20.4公斤)。[1]

性格
伊比萨猎犬聪明、活跃,且性格讨人喜欢。在史丹利·柯伦的著作《狗的智商》中排名第53名,被视为工作/服从智能中等,但许多饲主喜欢分享它们展现解决问题能力的例子。它们常被称为“犬界小丑”,喜欢用滑稽举止逗乐主人。虽然有时独立又固执,但若采取正向训练方式,它们能够很好地学习;若采惩罚式训练则会抗拒。通常性格安静,但必要时会吠叫警示,因此适合作为看门狗。它们敏感,并且对儿童与其他犬只都相当友善。虽然能作为良好的家庭犬,但它们活跃好动,需要大量的日常运动;并不适合作为犬舍犬。伊比萨猎犬虽然甜美,但相当固执且独立。
伊比萨猎犬是天生的“脱逃大师”,能从静止状态跳起惊人的高度,因此需要极高的围栏。它们也能攀爬,许多犬甚至能逃出笼子或打开婴儿门与锁。由于其强烈的捕猎欲,在未受保护的环境中不可让它们自由活动,否则可能久久不会回来。不过若它熟悉家附近的环境,通常会自行平安归来。[2]
健康
伊比萨猎犬与大多数猎犬组品种一样,极少出现遗传性疾病。常见的小问题包括癫痫与过敏;罕见的则有轴突病变、白内障、视网膜发育不良及耳聋。饲主应在繁殖前检测犬只的眼睛,建议进行CERF与BAER检测。伊比萨猎犬对巴比妥类麻醉剂敏感,平均寿命为12至14年。[3]
历史

DNA分析显示该品种是由其他犬种近期培育而成的。[4] [5]
伊比萨猎犬在功能与体型上类似于多种沃伦猎犬,例如法老王猎犬、西西里猎犬、葡萄牙波登哥犬与加纳利波登哥犬。其中伊比萨猎犬体型最大,并被国际犬业联盟归类为原始型犬种。
用途
该品种起源于伊比萨岛,传统上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语地区及法国被用来狩猎兔与其他小型猎物。在法国它被称为“le charnigue”。伊比萨猎犬速度极快,能在各种地形上狩猎,并依靠嗅觉、听觉与视觉协同工作。猎人多以雌犬群体狩猎,偶尔搭配少数雄犬,因雌犬被认为更善于狩猎。
传统上,一般农夫可能养一只,富裕农夫则养两只以补充食物。但近二十年来,狩猎已成为一种运动,常见5至15只犬群追逐一只兔子。
伊比萨猎犬专家米盖尔·罗塞略(Miquel Rosselló)曾详细描述其狩猎测试,[6] 并由夏尔·坎贝罗克拍摄动态照片佐证[7],展示典型狩猎行为与地形。
测试共分五部分:
- 细心追踪与嗅闻,不受干扰,0–30分;
- 正确指示猎物、耐心等待、强力跃起、服从性,0–10分;
- 追逐、吠声、速度、准确与判断,0–30分;
- 逼近掩蔽中的猎物、倾听、等待、服从、正确进攻,0–10分;
- 成功捕捉或正确指出猎物位置、衔回、服从,0–20分。
个体犬只应展现高度的纪律、服从与合作性,并具备敏捷身手、快速与强大的原地垂直跳跃力。嗅觉灵敏,在接近猎物时适时吠叫,其余时候保持安静,以利定位猎物。
在美国,伊比萨猎犬常参加诱兔竞赛,也会参与LGRA直线赛与NOTRA椭圆场地赛。在部分地区,它们亦被用于狩猎活兔(主要是长耳兔)。
此犬种已获国际犬业联盟、大陆犬业俱乐部、美国犬业俱乐部、联合犬业俱乐部、英国犬业俱乐部、加拿大犬业俱乐部、国家犬业俱乐部、新西兰犬业俱乐部、澳洲国家犬业委员会、美国宠物注册机构及美国犬类登录处承认。1979年,美国犬业俱乐部完全承认伊比萨猎犬。
Remove ads
在民俗文化中
根据记者诺曼·刘易斯的记载,当饲主不再想养这种犬(例如食量过大),将它杀死被认为是大不吉利的事。当地习俗是把狗放生在岛的另一边,让其他人“收养”它。[8]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