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伏
东亚文化常见的一段日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伏为中国古人在长期对自然的观察中,认为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就是俗话所谓“热在三伏”[1],现在民间一般亦普遍接受此看法。是农历中夏季长达30天或40天的一个时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三伏开始日大约在公历的7月10至20日之间,结束日大约在8月8至18日之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热天气中的一段。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为10或20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日为初伏、中伏和后伏的首日,是起自秦汉的传统节日,在唐人的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会放假一日,还保有在伏日食汤饼(汤煮的面食,似今日之汤面),以去瘴气、除恶病的习俗。三伏日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日期需要通过节气和干支来推算。按五行之理,夏为火,秋为金,夏、秋之交,阴气为阳气所迫,故金气藏伏。庚辛配金,故以庚日为伏日。唐代的《阴阳书》规定以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2]。
汉代历日简牍,三伏注历似乎尚未形成定制[6]。或在汉成帝鸿嘉年间已成历例。[7]
三伏开始日在阳历日历上有13天的波动范围。
Remove ads
近年三伏日期
Remove ads
文内注释
资料引用
参见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