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伪枝藻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伪枝藻素(英语:Scytonemin)是一种生物色素,由许多蓝细菌合成,包括Calothrix sp.[2]、Lyngbya aestuarii[3]等,最早在1849被人发现,但直到1993年才解析了其结构[4]。据信,伪枝藻素对细菌起到了防晒油的作用,在325-425 nm的有很大的吸收峰,并在250 nm的紫外波段有个独立的吸收峰[4],在暴露在紫外线的情况下才启动它的生物合成[5]。
Remove ads
生物合成
在 Lyngbya aestuarii 体内的伪枝藻素生物合成途径最近由 Balskus、Case和Walsh 发现。它起始于L-色氨酸到3-吲哚丙酮酸的转化,之后再与对羟基苯丙酮酸结合。产物的β-酮酸基 再发生环化形成带羰基的三环化合物,之后再氧化二聚化形成伪枝藻素,三个反应步骤依次由ScyB、ScyA、ScyC催化,如下图所示[3]: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