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伶仃洋大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伶仃洋大桥最早是1983年提出的连接香港和珠海,跨越伶仃洋的跨海大桥,后该计划搁置并被港珠澳大桥取代;深中通道建设期间,“伶仃洋大桥”亦指其中跨越伶仃航道的主桥[1];2018年,珠海市政府亦规划了一条连接珠海及深圳的跨海通道,即“伶仃洋通道”。
伶仃洋大桥 (1983年)
伶仃洋大桥计划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2],原来只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由香港的屯门区烂角咀(今龙鼓滩发电厂)起始[3],经过内伶仃岛、淇澳岛,到达珠海的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分,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并预留了接口;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可见到,当时建议的大桥长度亦不及现时的港珠澳大桥长。
胡应湘所构思的跨海大桥打通香港西部和珠海,从而再连接番禺、顺德、中山、南海等地,将珠江三角洲的海运、河运、陆运及空运集中,让香港成为珠三角的物流中心。

随着香港的青屿干线和北大屿山公路的通车,新香港国际机场的启用,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善用青马大桥等基建设施;于是大桥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原伶仃洋大桥计划搁置,并再加入澳门(单Y方案)和深圳市(双Y方案)[4][5],最后选择了单Y方案,并改名“港珠澳大桥”。
伶仃洋大桥 (深中通道)
2021年7月19日17时,广东交通集团发文宣布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主塔封顶。此前大桥东主塔已于6月17日封顶[6][7][8],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两座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9][10]。
伶仃洋通道 (深珠通道)
深珠通道,又称“伶仃洋通道”,是广东规划建设的珠江口跨江通道之一,规划为公铁复合通道,兼具高铁(深珠高铁)、城际铁路(深珠城际)和高速公路( 深南高速)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公铁两用通道。项目东起深圳前海,跨越珠江口,西至珠海高新区,位于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之间,距深中通道约12公里,距港珠澳大桥约20公里[12]。
2018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宣布,通过规划兴建伶仃洋通道,由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跨珠江口,经珠海淇澳岛接驳珠海[13]。
2019年11月20日,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伶仃洋公路通道及西延线(珠海段)交通详细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规划对该通道的跨江段推荐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和4线铁路,建设形式则采用“东隧西桥”的桥隧方案,而“公路+高铁(城轨)复合隧道”设计可望开国内外先河。深珠通道主桥距离上游的“深中通道”12公里,距离下游的“港珠澳大桥”20公里,东起深圳前海,经淇澳岛,西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立交,总长约47公里[14]。届时,深圳至珠海的陆路车程将由目前约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
2022年7月,深珠伶仃洋通道被列为国家高速公路联络线 深南高速深圳至珠海段。
2025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门预算》,明确将“深珠通道前期研究(跨珠江口交通需求与通道布局适配性研究)”纳入支出预算;此外,在“2025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也透露,该年深圳将大力推进深珠通道前期工作[1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