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伽摩

印度教爱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伽摩
Remove ads

伽摩(Kama)或伽摩天(Kamadeva)是印度神话爱神。意译“欲”。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伽摩面貌俊秀,有着绿色皮肤,天女围绕,以鹦鹉为座骑,手持弓和箭,他的弓是由甘蔗所造,弦是由蜜蜂肠所做,而他的箭头用五种芬芳的鲜花装饰著,这五朵花分别来自阿育王树上的白色和蓝色荷花、玛丽卡树(茉莉花)和芒果树的花,以执心为羽,以希望为镞。

事实速览 伽摩, 天城体 ...

显教中,未有相当之神名,密教中则有爱染明王与之相当,盖二者皆以弓箭为持物,二者在思想上似有关连,然未详其所据。《梨俱吠陀》谓其于原始唯一物中,以心芽而始生。《阿达婆吠陀》则谓其生于最初。诸天、仙及人间无可与之比拟者。

依《往世书》所述,湿婆修苦行时,雪山神女命伽摩以爱情迷惑湿婆,湿婆大怒,乃以额上眼火化伽摩为灰烬。及解怒后,复令伽摩为黑天摩耶之子而再生,名曰普拉云那。另外一个传说是他曾经被湿婆以神火焚烧,从此失去形体。

此外,《正法念处经》卷十七记有伽摩饿鬼,并注云(大正17.97c):“伽摩两卢波,魏言欲色。”此饿鬼或为美丈夫,或为美妇,若有起欲者,则与之交会。

Remove ads

词源和其他名称

演化

《吠陀》

《梵书》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往世书》

神话

出生

家人和助手

湿婆焚烧

化身

图像和描绘

信仰与崇拜

仪式和节日

在高迪亚毘湿奴派中

在印尼

寺庙

在英语文学中

莉提西娅·伊丽莎白·兰登英语Letitia Elizabeth Landon的描述诗作《曼马丁,印度丘比特,顺着恒河漂流》发表于1822年的《文学公报》(韵文片段Ⅶ)。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